
在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中国车企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写全球产业格局。上汽通用五菱作为“国民神车”的缔造者,不仅累计产销突破3000万辆,更凭借“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跑出了“五菱速度”。这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破局密码”?
1. 全球化布局: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十年前,上汽通用五菱便将目光投向海外,印尼成为其扬帆的主战场。通过本地化生产、技术输出和产业链协同,五菱不仅让“中国制造”深入东南亚市场,更带动当地就业和产业升级。这种“因地制宜”的全球化策略,让五菱海外销量连续三年增长超50%,成为“向海图强”的标杆案例。
2. 科技创新:用“一二五”工程打破天花板
“一个实验室、两个百万、五个百亿”的“一二五”工程,是五菱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通过自主研发的灵犀混动系统、新能源实验室等技术突破,五菱实现了从“性价比之王”到“技术领跑者”的蜕变。2024年,其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千万辆,成为国家“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3. 产业链升级:65亿签约背后的“柳州模式”
今年3月,五菱在柳州牵头签约1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65亿元,涵盖智改数转、产业基金等领域。通过与政府、上下游企业深度合作,五菱构建了“创新驱动+集群发展”的生态圈,推动广西成为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这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让产业链效率提升30%以上。
4. 人才战略:打破“天花板”的“新八级工”
技术突破离不开人才支撑。五菱首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体系,通过“菱大师”工匠通道和校企联合培养,打破传统职业晋升壁垒。2024年,广西首批15名首席技师中,11人来自五菱,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正如五菱副总经理姚佐平所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

从柳州老牌车企到全球新能源先锋,上汽通用五菱的崛起绝非偶然。以“因地制宜”为舵,以科技创新为帆,五菱正以新质生产力书写中国智造的新篇章。未来,这条“高质量之路”还将驶向何方?答案或许就在下一个3000万辆的征程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