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欧洲“抢人战”:宝马高管集体跳槽小米
2025年3月,德国慕尼黑的咖啡厅里流传着一句话:“在宝马干到退休?不如跳槽去小米!” 汽车媒体carscoops爆出猛料:小米汽车一口气从宝马挖走至少5名高管,连宝马底盘技术主管Rudolf Dittrich都带着15年经验投奔小米,还捎上了劳斯莱斯系的Dusan Sarac、性能开发专家Jannis Hellwig等大佬。

更狠的是,小米连法拉利F1车队的空气动力学专家Ricard Aiguabella Macau也收入囊中。网友调侃:“雷军这是要造车还是组F1梦之队?”
慕尼黑秘密基地:贴着宝马总部建“技术碉堡”
小米的欧洲研发中心选址堪称“精准打击”——直接插在宝马、奔驰、保时捷等德系豪门的“心脏”慕尼黑。这里不仅是宝马总部所在地,更是欧洲汽车工业的“技术圣地”。
知情人士透露,小米研发中心距离宝马总部仅15分钟车程,招聘广告上赫然写着:“我们要造比宝马更懂操控的电动车!” 宝马员工私下吐槽:“现在上班都得绕道走,生怕被小米HR堵门挖角。”

德系技术+中式速度:小米要掀翻欧洲电动车牌桌?
雷军这波挖人绝非“人傻钱多”。被挖的Rudolf Dittrich是宝马M系性能车灵魂人物,曾主导8系旗舰车型研发;Ricard Macau在法拉利F1车队专攻空气动力学20年,特斯拉都曾是他的客户。
业内人士分析,小米这是在“定向爆破”欧洲车企的技术护城河:底盘调校、赛道性能、豪华设计——这些曾经让国产车望尘莫及的领域,如今被小米用“高薪挖角+本地研发”组合拳硬生生撕开口子。
网友神评:“以前是国产车学德国技术,现在是德国人给中国车打工!”

35万辆销量豪赌:小米要单挑BBA电动全家桶
雷军的野心不止于人才争夺。小米放话2025年要在中国卖出35万辆电动车,这个数字直接碾压大众、奥迪、宝马、奔驰、保时捷五家欧洲豪门2024年电动车的销量总和。
更让传统车企冒冷汗的是,小米计划推出的SU7、SU7 Ultra等车型,从命名到性能都在对标保时捷Taycan(图片|配置|询价)。有车主实测SU7纽北圈速仅比Taycan慢1.3秒,价格却便宜一半。

德媒酸溜溜评价:“小米用德国技术打德国车,这招太狠了!”
行业地震:中国车企开启“技术反攻”时代
小米的欧洲突袭并非孤例。理想在慕尼黑建研发中心,蔚来把造型设计中心塞进宝马后院,小鹏甚至放出豪言“十年后海外销量占一半”。
这场“技术反攻”的背后,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宁德时代的电池、华为的智能驾驶、小米的生态整合——欧洲车企引以为傲的“三大件”优势正被逐个击破。
宝马前工程师匿名吐槽:“现在慕尼黑的汽车圈分两派:等着被中国车企挖走的,和等着被中国车打趴下的。”
结语:雷军的“复仇者联盟”,能改写全球车市格局吗?
20年前,中国车企用市场换技术;20年后,雷军们直接去欧洲“抢人建厂”。这场人才争夺战背后,是国产车从“性价比”到“技术流”的致命蜕变。
正如网友所言:“当德国工程师开始给中国车写代码,燃油车时代的秩序就该翻篇了。” 小米这波操作,或许正是全球汽车产业“权力游戏”的开场哨。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