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被朋友开走了,我也联系不上!"
当杭州车主陈先生听到租客王某这句轻飘飘的推诿时,怎么也没想到,一场精心设计的 "租车骗局" 正让他的爱车和血汗钱一步步沦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

一、低价租车背后的 "消失术"
2024 年 9 月,陈先生将自己价值 32 万元的二手保时捷卡宴挂到某租车平台,约定月租 1.2 万元。王某主动联系,表示 "长期租赁可加价",双方很快签订了为期 6 个月的合同,王某支付了首月租金和 2 万元押金后提车。
然而租期结束后,王某却以 "生意周转困难" 为由拖欠租金,并称车在外地出差时 "被朋友借走,暂时找不到"。陈先生调取车辆定位发现,车子早已脱离监控范围,而王某的电话也逐渐从 "晚点还" 变成 "关机"。
二、从 "协商" 到 "仲裁":车主的维权之路
第一步:书面催告,留存证据
陈先生并未轻信对方的 "苦肉计",根据《民法典》第 722 条,向王某邮寄《租金催缴函》,明确要求 7 日内支付拖欠的 5.4 万元租金(含 3 个月逾期)并归还车辆,同时通过短信、微信同步送达。
关键动作:所有沟通记录均截图备份,租车合同、转账凭证、车辆交接单等证据一式三份存档。
第二步:识破 "车辆失踪" 谎言,申请司法鉴定
王某声称 "车被开走" 后,陈先生立即报警。警方调查发现,车辆 GPS 信号在租期第 4 个月就被人为屏蔽,且王某曾将车辆抵押给某二手车行。陈先生随即向仲裁委申请司法鉴定,鉴定结果:车辆在租赁期间存在多处未经授权的维修记录,变速箱损坏系人为操作不当所致,维修费用达 3.8 万元。
第三步:仲裁胜诉,法院强制执行
2025 年 3 月,杭州仲裁委经审理认定:
✅ 王某逾期支付租金超 30 日,构成根本违约;
✅ 伪造 "车辆失踪" 事实,涉嫌合同诈骗;
✅ 需支付租金 5.4 万元 + 违约金 1.8 万元 + 司法鉴定费 2.2 万元 + 仲裁费 1.6 万元,合计11 万元,并于 10 日内归还车辆或赔偿车价 32 万元。
因王某仍拒不履行,陈先生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三、租车纠纷频发,如何避开 "套路"?
出租方警惕点:
- 拒绝线下交易:所有流程走平台,避免 "车型升级"" 押金转账 " 等话术(参考 2024 年上海童某团伙诈骗案,涉案金额超 50 万元);
- 安装 GPS + 车况验真:交车前拍摄全车 360 度视频,注明划痕、里程数,租期内实时监控车辆动态;
- 合同细化违约条款:明确逾期租金滞纳金(不超过 LPR 的 4 倍)、车辆丢失赔偿标准(建议约定市场评估价)。
承租方避坑指南:
- 勿信 "零押金"" 超低价 " 广告,低于市场价 30% 的豪车租赁多为陷阱;
- 还车时全程录像,与出租方共同验车,留存交接凭证;
- 发现车辆被抵押、转租,立即报警并联系律师介入。
四、法律专家提醒:仲裁比诉讼更快吗?
YES! 本案选择仲裁而非诉讼,正是因为其三大优势:
- 效率高:仲裁审限通常 3-6 个月,比普通民事诉讼快 50%;
- 隐私保护:不公开审理,避免个人信息泄露;
- 执行力强:裁决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可直接申请强制执行。
截至发稿前,陈先生已通过法院扣押王某名下车辆,案件进入拍卖程序。 这场耗时半年的维权战,最终以法律的利剑斩断了 "老赖" 的侥幸。
记住:在契约社会里,任何 "钻空子" 的小聪明,终将变成判决书上的铁证。
#法律科普 #租车纠纷 #保时捷卡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