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老魏开炮!国产车生锈竟扯出“良心”问题,车主:早该骂了!

    网友灵魂拷问,老魏直接掀桌子

    “国产车生锈”这话题,就像饭桌上的鱼刺,卡在消费者喉咙里十几年。最近,一位博主在长城汽车发布会上,当着董事长魏建军的面把刺挑了出来:“您咋看某些国产车生锈的问题?好多人因为这个不敢买国产车!”

    本以为这位车圈大佬会打太极,说什么“工艺进步需要时间”“中国制造在努力”。没想到,魏建军眉头一皱,直接撂下一句狠话:“生锈不是工艺问题,可能是设计问题,还有件事——良心问题!”

    好家伙,一句话把行业遮羞布扯了!台下掌声雷动,网友却吵翻了天:“终于有人说大实话了!”“这是把友商全得罪了啊?”


    生锈成“国车之痛”,车主:车漆还没掉,底盘先烂了

    国产车生锈有多离谱?有车主吐槽:“新车开三年,车门锈穿能当筛子用!”沿海地区的朋友更惨,底盘锈成“抽象艺术品”的比比皆是。反观同价位的合资车,虽然也生锈,但起码能撑到第五年再“掉渣”。

    技术层面看,防锈本不该是难题。车身要经过酸洗磷化、电泳、喷涂十几道工序,用双面镀锌钢板更是基本操作。但某些车企偏要“偷工序”:省了酸洗,钢板换成普通冷轧的,成本是降了,可车主的眼泪也攒够了。

    魏建军说的“设计问题”,直指车企在结构上埋雷——钣金尖角、焊接死角,防锈涂层根本糊不上去,摆明了给锈蚀留后门。


    “良心”二字扎心了!价格战背后全是套路?

    如果说“设计”还能甩锅给技术,那“良心问题”简直是一记暴击。魏建军毫不客气:“有些车便宜,是因为把该用的镀锌钢板换成白菜价普通钢!”

    这背后,是国产车“性价比”困局。早年国产车靠低价杀出血路,但成本压到极限时,防锈这种“看不见的品质”首当其冲被砍。车企算盘打得精:生锈是“慢性病”,等车主发现时早过保了,维权?没门!更绝的是,某些4S店还能靠后期防锈喷涂再赚一笔,妥妥的“一鱼两吃”。

    网友怒评:“合着车主是韭菜,割完一轮还能再长?”


    网友吵翻天:骂得好,但长城自己干净吗?

    魏建军这波“自曝行业黑幕”,有人拍手称快:“终于有个大佬敢说真话了!”也有车主翻旧账:“长城某款SUV车门锈穿上过315,老魏先管好自家吧!”

    不过,老魏敢放狠话,倒也有底气。这次发布会上,长城推出的二代枭龙MAX号称“防锈堆料王”:双面镀锌钢板、12道电泳工序,价格虽比同级贵几千,但魏建军放话:“安全系数比省5000块重要!”这波操作,算是把“良心车企”人设立住了。


    行业变天信号?魏建军喊话监管“动真格”

    骂完同行,魏建军转头向监管喊话:“安全和质量都是用钱堆的!国家得重拳打击虚标、减配!”这话看似矛盾,实则一针见血——国产车冲高端的路上,光靠企业家“良心发现”没用,还得有法规兜底。

    看看隔壁日本,神户钢铁造假被罚到肉疼;美国更狠,日野汽车排放造假直接被罚16亿美元,差点破产。反观国内,车企减配生锈最多挨两句骂,违法成本约等于零。

    难怪网友调侃:“国产车质量,三分靠工艺,七分靠老板的良心电量。”


    结语:生锈锈不掉信任,国产车该“镀镀良心”了

    魏建军这通炮轰,撕开了国产车“大而不强”的隐痛。说到底,消费者不怕车贵,怕的是花了钱还买不到放心。

    如今国产车均价冲上20万,电动车更是拳打BBA。若还拿“生锈问题”糊弄人,别说抢海外市场,自家人都得用脚投票。正如老魏所言:“光便宜没用,质量烂到国外更可怕!”

    这年头,车主早不是“小白兔”。车企若还想靠“镀锌钢板”和“良心”二选一,迟早被市场教做人。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