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泉州的某路段,监控画面记录下了令人揪心的一幕:一辆小米SU7(图片|配置|询价) Ultra在城区道路上如脱缰野马,以超150km/h的惊人速度风驰电掣。前方车辆的突然掉头,驾驶员惊慌之下猛打方向避让,车身瞬间失控,直接撞飞了路边一位正常行驶的电动车。从这辆车的行车记录仪可以上看到这辆小米SU7 Ultra完全不顾市区道路限速,已经到了近乎疯狂的状态。

无独有偶,在广东某地,一辆悬挂粤牌的小米SU7同样在车流中疯狂加速,仪表盘上的数字眨眼间就飙升至178km/h。随后车辆失控,一头撞上前方的电动车。车头严重变形,防冻液与汽油在地面上肆意蔓延。事故现场一片狼藉,电动车残骸散落一地,而一旁几个染着黄发的青年骑着改装摩托车哄笑,似乎这场惨剧对他们来说只是一场街头闹剧。

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新能源车零百加速能够跨入3秒俱乐部的车型同比增长了70%,然而驾驶培训体系却依旧停留在燃油车时代的水平。回顾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验,当车企自发将马力限制在280匹后,恶性交通事故竟骤降了40%。在香港,实施的“指定驾驶人”制度也成效显著,非登记驾驶员驾车将面临高额罚款,有效遏制了借车飙车的乱象。
如今,年轻群体已然成为高风险驾驶的典型代表。在社交平台上,诸如“小米SU7马力测评”“城市赛道体验”等话题的播放量轻松破亿,部分车主竟将公共道路当作了他们的竞速赛场。而电动车骑手、行人这些弱势交通参与者,却不得不承受飙车党带来的致命威胁。

车企追求性能参数本无可厚非,但所谓的科技平权绝不能以公共安全为代价。在此建议实施“性能分级驾照”制度,对于驾驶300马力以上车辆的驾驶员增设特殊考核;强制安装“电子围栏”,在市区范围内自动限速;同时建立借车人连带追责机制,从根源上杜绝“马路杀手”,牢牢锁住他们伸向方向盘的手。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