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新能源车市惊现"价格刺客"
2024年8月,当小鹏MONA M03以11.98万元起售价杀入市场时,整个新能源江湖为之震动。这款被网友戏称为"价格屠夫"的新车,不仅将高阶智驾门槛拉低至15万以内,更直接杀入比亚迪秦PLUS、宋L的核心战场。而比亚迪的回应同样迅猛——2025年3月,全系标配高阶智驾的秦L以9.98万元起售,一场围绕20万级市场的"生死时速"正式拉开帷幕。
【第一回合:智驾平权下的贴身肉搏】
小鹏的策略简单粗暴:用比亚迪没有的智驾优势抢用户。P7+上市3小时斩获31528订单,M03月销破万,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却是每车倒贴5万的代价。为了降本,小鹏砍掉激光雷达采用纯视觉方案,将CLTC电耗压至11.5kWh,逼近特斯拉水平。这种"自残式"打法虽短期奏效,却也暴露致命短板——单车利润持续为负,品牌溢价能力不足。
反观比亚迪,凭借第五代DM技术+刀片电池的组合拳,在混动领域构筑起护城河。秦L亏电油耗2.9L、综合续航2100km,直接将燃油车用户纳入射程。更狠的是,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标配高阶智驾,从7万级海鸥到30万级汉L全面覆盖,上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好戏。

【第二回合:渠道下沉的暗战】
小鹏开启"木星计划",一年内淘汰130家低效直营店,引入经销商模式主攻三四线市场。2025年3月上市的G6 2025款更将5C超充技术下探至17.68万,直接叫板比亚迪宋L的22.58万起售价。这种"用B级车打A级市场"的策略,让新势力同行直呼"太卷"。
比亚迪则启动"县县通"计划,王传福亲自下乡考察,计划在2025年实现县域网点全覆盖。数据显示,比亚迪3月销量重回30万辆,其中下沉市场贡献超40%。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与当年小米手机崛起如出一辙。

第三回合:技术路线的终极对决
小鹏All in纯电+增程的"鲲鹏体系",试图复制理想成功路径。但在比亚迪的"全能选手"策略面前,这步棋充满变数——比亚迪不仅掌握电池、电机、芯片全产业链,更在2025年推出1000V超充平台,续航突破1000km。当小鹏还在为单车利润发愁时,比亚迪已实现规模效应下的"降价反增利"。

悬念:谁能活到最后?
这场战争没有绝对的输家。小鹏用智驾平权撕开市场缺口,却面临品牌溢价与盈利的双重考验;比亚迪凭借全产业链优势降维打击,但智能化短板仍需补课。随着小米SU7、华为问界M9等搅局者入场,20万级市场注定成为新能源淘汰赛的"绞肉机"。
如果给你20万预算,你会选择标配高阶智驾的小鹏,还是三电技术更强的比亚迪?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