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对阿维塔而言,唯有重构产品到用户的价值链,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在这场生死时速中觅得生机——毕竟在新能源赛道上,从来没有什么“不倒神话”。
日前,有消息称阿维塔科技正考虑最快今年下半年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上市申请,计划集资约 10 亿美元。对此,中车网问询了阿维塔内部人士,得到回复:阿维塔科技从成立开始就有独立上市的计划,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案。
当阿维塔科技“计划2025年下半年赴港上市”的消息满天飞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从月销破万到单月暴跌51%,从“高端智能标杆”到车主集体维权的市场现实。
阿维塔销量的断崖暴跌
2024年四季度,阿维塔凭借新车型07实现连续三月销量破万,但这份“虚假繁荣”在2025年1月被无情戳破——销量骤降25%至8826辆,2月更是暴跌至5182辆,环比跌幅达41%。对比同期新能源市场87.1%的同比增幅,阿维塔的逆势下滑犹如一记耳光,暴露出其市场根基的脆弱。
尽管阿维塔计划三年内推出17款新车,但目前仅有阿维塔11、12、07三款车型在售,且前两者已经沦为月销百辆行列,而主打车型07宣称的“华为HI全栈智能解决方案”与宁德时代电池并未形成差异化优势,反而因同价位竞品(如问界、理想)的强势挤压,暴露出智能化体验趋同、续航表现平庸等短板,导致市场表现后劲不足。
在阿维塔销量溃败的同时,其溢价能力也折损严重。2024年四季度,为了冲击销量阿维塔推出的塔07将起售价拉低至21.99万元,但“增配降价”策略直接引发老车主维权,导致其溢价能力受损。
此外,在2025年2月份阿维塔07Pro+车型上市期间,Max车型通过权益补贴暗降3万元,导致购车三个月内的车主资产缩水超10%,引发车主不满,触发111宗集中投诉,也让用户对阿维塔的信任度再度下滑。
除此之外,阿维塔产品品控问题也是悬在其头顶的一把利剑。
车质网数据显示,阿维塔用户满意度评分仅1.3分,投诉清单犹如工业品控的“反面教材”。例如,底盘异响、座椅褶皱、车灯进水等低级错误频发,有车主提车即发现天幕玻璃卡扣异响;A柱盲区过大、缺失后雨刷等设计硬伤,被车主质疑“拿生命安全做实验”;远程锁车失灵导致财物被盗、整车系统故障引发行驶中断,暴露出软件整合能力的致命短板等多重问题。
面对维权,阿维塔的做法更是激起一众“民怒”。其官方发现在App上有负面评论时,官方强制删除负面内容,仅保留“好评水帖”,逼使车主转战社交媒体发声;在空簧参数“缩水门”事件中,官方以“工程师口误”搪塞,暴露技术话语体系与用户沟通的割裂等等,让用户对其的信任度再次缩水。
如今,销量的回缩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市场和消费者对阿维塔的态度和认可度,而这无疑将为其上市再添一层阻力。
财务黑洞持续扩大和上市困局
根据长安汽车发布的财报显示,阿维塔从2022年开始出现营收后,当年亏损20.15亿元;2023年营收56.45亿,净亏损达36.93亿元;2024年前8个月营收为73.86亿元,净亏损为21.21亿元。而资产负债率方面,阿维塔也是逐年递增,从2022年年末的46.7%,增至2023年年末的83.4%。截至2024年8月末,该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到100.2%。
按照正常思路,阿维塔想上市,就得先摆脱亏损。因此,即便2024年末其完成了C轮融资筹得资金111亿元,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计划斥资115亿元收购华为引望公司10%股权,这笔“押注未来”的投资能否兑现回报仍存疑。
其次,摆脱亏损主要靠的是规模化,阿维塔科技总裁陈卓提出“阿维塔的目标是力争在2025年第三、四季度实现盈亏平衡。这需要月销量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翻倍与成本严控下实现,但就当前其销量表现来看,无疑是为其盈利目标再添压力。
除此之外,为了销量的提升,官方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例如,在 2023 年底官方就宣布阿维塔科技董事长由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此外官方还计划未来三年,阿维塔将推出包括中大型 5 座 SUV、大 6 座 SUV、MPV 以及轿跑等 17 款新产品,将聚焦 25-70 万元市场。
推出多款车型,确实可以在销量上面有所提升。但是对于现阶段的阿维塔来说,实现自我造血还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阿维塔赴港上市或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当前港股新能源汽车板块估值低迷,小鹏、蔚来等企业市销率普遍低于1倍,融资规模可能不及预期;另一方面,阿维塔尚未形成独特的品牌护城河,其强调的“高端智能”定位在华为智选模式多品牌扩张下易被稀释。
重重因素的叠加下,阿维塔的上市之旅无疑是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阴霾。对其而言,唯有重构产品到用户的价值链,加强自我造血能力,才能在这场生死时速中觅得生机——毕竟在新能源赛道上,从来没有什么“不倒神话”。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