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车,向来是一场血腥的马拉松。前些年还高喊“智能颠覆”的小鹏,愣是从风口上的明星,摔成了新势力“吊车尾”。用何小鹏的话说,活下来要靠“革自己的命”——倒逼出的如今这场翻身仗,背后藏着中国新能源市场最朴素的生存法则:没有全能本事,别想混出头。
偏科生的觉醒:智驾再牛,也填不饱市场的胃
曾几何时,小鹏执着于用智驾撬溢价,却忘了在一个最会算账的市场上,用户要的不仅是“玩具”的惊艳,而是“工具”的稳妥。
早年P5的定位堪称反面教材,车友们嘲讽的段子是:10万元的车壳扣上智驾的帽子,妄想收割20万元的用户。
结果市场给小鹏上了一课?月均销量后续跌破三位数,成了用户笑柄。
究其根源,过分押注智驾却漠视主流需求,无异于自断经脉。用户要的是“面面俱到”的实用性功能:舒适的车内配置、足够大的空间,贴心的细节优化,外加充电不焦虑的续航,而非单一领域的炫技。
直到王炸组合M03和P7+横空出世,小鹏才悟了:
“性价比”三个字才是新势力打开销量大闸的万能钥匙。
G6、G9焕新:刀法精准,杀疯赛场
昨夜发布的G6、G9,表面说是配置升级,实则是市场逻辑的教科书级修正——用越级标配和刀口砍价,彻底甩掉“偏科生”的帽子。
定价的狠:G6入门版17.68万起,一脚踏入15-20这一区间的腹地,这价格段的suv市场,确实没有什么绝对的领军者,比亚迪(海狮)、零跑(C11)、乐道L60都差那么一口气,要么能耗续航拉胯、要么智能化水平一般、要么车内配置差强人意、要么底盘还是麦弗逊……,G6 18万版本,对比上述选手,几乎有着综合性最强的优势;

而旗舰G9直接杀到24.88万起,比自家老款便宜6万元,杀入理想L6、问界M5和阿维塔07的低配区间;
堆料的疯:顶尖品牌威巴克双腔空悬、5C充电倍率、倍适登阻尼减震、女王座椅、前后排通风加热按摩、——G9全系标配,堪称对同价位选手的“降维打击”;

智驾的稳:虽说有比亚迪的天神系统下放全车系、打出【全民智驾】牌的珠玉在前,但比亚迪毕竟是智驾的后追者,实际表现还有优化空间,而小鹏却不一样了,第一个标榜着以智驾为主战场的品牌,现在AI高阶智驾直接白送,取消选装费、订阅制,彻底终结“配置歧视链”。某6.4万的智驾订阅,不妥妥的笑话吗?
小鹏已经摆出了被市场调教好的姿态——全能才配叫爆款,偏科终将成炮灰。
后发制人:从武者到宗师的距离
新能源战场从不缺“甩配置”的蛮力,但小鹏这一轮进化,暴露的是其商业逻辑的蜕变:
统一配置逼死对手套路:友商还在搞选装“拆盲盒”,把智驾当期货,小鹏一句“全系标配”直接戳破行业花招——用户最厌恶的,从来不是高价,而是算计;不搞小米式的流量狂欢,却用G6发布不到2小时30000订单的数据,上演了一次沉默的绝杀。
一辆车,核心的底盘、智驾、续航、空间、充电通通在线,附带价格不玩虚高,这就是当下理性消费的终极形态。
王座的最后一块拼图
焕新G6和G9的出场,补上了小鹏逆袭的最后一步棋:让中庸成为武器。
当年对标Model Y的G6,用17万的售价+标配智驾+零焦虑超充,让多少车型还没出生就背上“性价比不足”的原罪;G9则将对手逼进两难——堆配置必然涨价,砍配置立马露怯。
更讽刺的是,靠着MONA 03和P7+积累的规模效应,小鹏硬生生把全系毛利率卡在20%的红线之上——活下来才配有对手眼红的资格。
还没上市的小米yu7,在定价上恐怕也得重新思量,虽然两者目标用户可能有偏差,但总有一批理性用户会祛魅营销和外观,回归到用途思考,到时候yu7面临的不只是Model y焕新版,也许还要和小鹏争一争销量。这场大戏最狠的隐喻或许是:中国新能源车的终局,不是“谁能当特斯拉”,而是“谁能在迎合用户需求面拿出诚意去卷”。
结语
何小鹏说,只是刚从ICU,到了ICU门口。但市场的答案已有些端倪:
比参数厮杀更血腥的,是“全能型选手对偏科生的围剿”。而今手握四张王牌的小鹏,和磨刀霍霍准备放大招的小米汽车,注定要在新势力“小字辈霸权”的路上,杀出一条血路。
一键关注,锁定新能源汽车分析和资讯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