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在意料之中,不久前小米 SU7 Ultra的上市,又掀起了车圈内外的高度关注;但仍有点意外的是,这款车上市不到72小时大定就突破19000台、锁单破 10000 台,提前完成今年销售目标。更有意思的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紧接着也宣布,2025款问界M9预售6小时小订超1.1万台。这是让多少传统汽车品牌友商羡慕嫉妒的销售速度?

要知道,这两款售价与BBA近乎“重合”的新车,似乎在以微妙的定价策略,以及不俗的销量成绩,传递着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在BBA等传统豪华品牌还守着“金字招牌”、做着“躺赢”大梦时,诸如问界、小米等中国自主品牌打造的豪华车,已经在悄然改变50万元豪华车市场格局。而且除了新势力外,还会有更多传统自主品牌,瞄准了40-50万以上细分市场不断推出新产品,以加速突破市场价格的天花板。
当全球新能源汽车转型,新旧豪华势力对面交战,我们似乎在BBA身上又看到了当年“诺基亚”面临的困境。那么,在豪车市场格局陆续被打破的当下,BBA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呢?
脱不下“长衫”的BBA
不可否认,曾经的BBA的确可以用“叱咤风云”来形容。燃油车时代,提起“豪华”二字,大家的潜意识里闪现的基本上都是BBA。这些西方豪华品牌用技术和品牌历史,为中国用户打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让大家把它们与豪华直接划上了等号。2012年,BBA等豪华品牌在中国的市场的占有率甚至一度达到了94.03%。这个数据意味着,至少在燃油车时代,中国自己的豪华汽车几乎是没什么地位的。

其实进入智电时代,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和影响力上都迅速崛起,BBA的势头已经大不如前。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宝马集团全球销量245.1万辆,同比下滑4%;梅赛德斯-奔驰全年销量同比下滑4%;奥迪则是德系跌幅最大的豪华品牌,销量同比下滑11.8%。销量持续下跌,利润数据自然也不好看。根据BBA去年第三季度公开的财报,奔驰净利润同比下降53.8%,宝马和奥迪利润分别下跌83.8%和91%。而销量与利润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也非常明显,目前,BBA在中国市场关闭或者计划关闭的门店越来越多,我们也经常能看到关于这些品牌经销商倒闭、跑路的曝雷信息。比如宝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就在去年闭店停业,一些车主维修保养的预存款无法获得退款,金额高达数千元至上万元。

看得出来,面对在智能化与电动化赛道上愈发“内卷”的中国自主品牌,燃油车时代的技术积累已经登不上新时代的“豪华客船”。但是,接受现实对于BBA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多年的“霸主”地位,让这些西方豪华品牌很难接受目前的落差。可能很多人还记得上个月那条关于#奔驰高管怒怼恶意竞争#的热搜,当时友商的全面“对标”,让奔驰直接“破防”。即便后来在舆情的压力下,其表示自己不排斥也不畏惧对标和被对比,但这种守护尊严的方式,依旧难以掩盖奔驰业务下滑、利润削减、裁员求生等“没落”现状。

当50万元豪车市场格局陆续被打破,BBA又脱不下“孔乙己的长衫”,BBA对尊严的守护又价值几何呢?
豪华的“定义权”变了
在燃油车时代,“豪华”的定义权一直都在BBA等西方豪华品牌手上,它们用品牌、营销、技术以及昂贵的价格给中国消费者打造了一个“豪华故事”。换句话来说,关于“什么是豪华”这个问题,答案是BBA们设定好的。就拿技术来说,奥迪在1980年用一台搭载奥迪quattro永久四驱系统技术的四驱车,在拉力赛中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且用这一次的成功讲了一个技术方面的故事,靠着这个故事无敌了很多年。我们后来听到的“世界上只有两种四驱系统,一种是奥迪quattro,一种是其他四驱”说法,也是这个故事的延伸版本。
靠生产飞机引擎起家的宝马,讲的则是“降维打击”的故事。一个生产飞机发动机的企业,转型造车,这种“降维打击”给了大家对其品牌高度与实力的无限想象,同时也让宝马趁机将“豪华=机械素质”的概念植入了消费者的意识。

简单来说,不管是奔驰的V12发动机、宝马的操控调校、奥迪的Quattro四驱系统等“技术图腾”,还是BBA用营销带来的“官车”、中产标配等“豪华标签”,这都是BBA们利用“独有”的代差,对“豪华”进行的统一定义。
而现在,一切都不同了。内燃机时代过去,中国车企的电动化技术让BBA们的“独有”变得不再稀奇。以前大家觉得,只有V8发动机才能带来足够强的性能与体验,但现在,“原地掉头”“应急浮水”等黑科技比比皆是,零百加速3秒不是V8发动机“专属”,甚至有车企可以用双电机赶超V8发动机的性能。这一点,或许看过小米SU7 Ultra 以2分9秒944的成绩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官方认证圈速纪录的车友们,会更有感触。

同时,很多中国车企还能提供BBA们不具备的智能技术水平与供应链优势。比如比亚迪的“天神之眼”,中国车企正在融合的AI大模型DeepSeek,持续扩张的充电桩建设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车企在电动化时代拿到了主动权,电动化带来的性能与智能化优势,足以让BBA从“豪华”定义者,变成“技术追随者”。更重要的是,以中国车企目前的实力,这些技术完全可以让豪华不再等于昂贵,BBA讲述的豪华故事,影响力正在进一步降低。
说白了,“何为豪华”的问题已经开始脱离BBA的掌控,车主们开始喜欢拥有高续航里程、智能驾驶、自动泊车等诸多功能的新能源汽车,豪华的“定义权”也在逐渐转移到中国车企手上。
认知变化带来的“危机”
不管是小米 SU7 Ultra那19000+台的大定,还是问界M9超1.1万台的小订,表象数据的下面,隐藏的都是当下汽车消费者对豪华的认知变化。
过去,品牌认同感其实是很多人购买BBA的关键因素。而现在,豪华汽车消费者逐渐把目光转向产品的实际体验上,大家开始在意一台豪华车所带来的从外到内,从情绪到实用的综合“价值感”。这意味着,大家看待“豪华车”的视野更开阔了。客观来说,“豪华车”是一个“多边形”,我们不能用设计、参数、配置、价格、品牌等维度中的某一个单一部分来定义它。当然,这并不代表“豪华”可以随便被定义。回顾过往那些带有“豪华”标签的品牌,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其中的共性。那就是,豪华品牌向来都带有“领先”“科技”“实力”等属性。

我们可以举个直接的例子,苹果手机被大家认同了很多年,一度是不少人“卖肾”都要拥有的豪华手机。这里大家对苹果品牌的认同,其实正是因为苹果当年对智能手机的定义和引领。而如果我们多延伸一些就会发现,这也是当年诺基亚衰落的关键原因。2G、3G网络时代的诺基亚有多辉煌,相信很多人到现在还有印象。但当智能手机的浪潮袭来,90%开发者已转向iOS和安卓的时候,诺基亚并没有产生多少危机意识,依旧期待靠着塞班系统继续“躺赢”,这才最终导致了一代行业巨头几乎瞬间覆灭。这样来看,如今的BBA其实与当年的诺基亚所处的环境十分相似。在智电时代的洪流中,现在诸多车企都在数据规模、算法能力和场景生态方面发力,中国自主品牌的全栈自研能力也不断升级,宁德时代的神行PLUS电池、华为途灵智能底盘、蔚来SkyRide天行全线控系统等都已经备受认可,而BBA却还没有拿出能在这个时代称之为“领先”的技术。

当然,也有人表示,至少BBA还有溢价能力。的确,这一点我们不可否认。但是,根据《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国内消费者愿意为外资品牌支付溢价的意愿在减少,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获得了消费者青睐。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对BBA等豪华品牌的认同感,也正在发生改变。对BBA来说,更有压迫感的事情可能还在后面。毕竟,BBA会讲故事,中国车企也有故事可讲。从去年火遍全球的《黑神话:悟空》,到今年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并登顶动画票房榜的国产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都可以证明,中国文化影响力与话语权正在飞速提升。到时候,实力领先的中国车企,想要在豪华车上讲出深入人心的故事,想必也不难。
结语
目前来看,豪华汽车市场百花齐放,西方豪华品牌暂时不会被完全“替代”。不过,这并非意味着BBA们可以继续“躺平。当豪华标准的刻板印象被打破,多元化定义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一旦BBA们长时间拿不出令人满意的技术,在格局变革的过程中,随时都能被“淘汰”。至于,谁是下一个“诺基亚”,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