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哇,宝马降价了,你心动了吗?


    奔驰宝马大降价,外资豪车欲砸数百亿反攻中国市场,管用吗?中国车企如何接招?

    以价换量,饮鸩止渴!25年赛道已变,单纯降价恐难吸引眼球。

    为啥大降价,先看看背景数据(以宝马为例)

    2025年1月13日,宝马集团公布了2024年销量数据。2024年,宝马集团全球共计销售新车245.08万台,同比下滑4.0%。其中,BMW品牌220.02万台,同比下滑2.3%;MINI品牌24.49万台,同比下滑17.1%;劳斯莱斯5712台,下滑5.3%。宝马整体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市场的表现欠佳。

    2024年,BMW及MINI品牌在华合计销售新车71.45万台,同比下滑13.4%,可以说,中国市场是宝马全球下滑幅度最大的区域。

    回顾整个2024年,宝马在中国市场深陷价格战之中。宝马中国更是在24年6月决定退出“降价保份额”策略。主要还是因长期价格战导致门店亏损严重。下半年将注重提升业务质量,支持经销商稳健发展。此举引发市场对汽车行业竞争态势的深思,宝马转向提升品质和服务增强竞争力。此举,更是成为当时的热搜。

    而结果呢,13.4%的下滑比例,使其不得不继续价格内卷下去。这就是为啥:奔驰宝马大降价,外资豪车欲砸数百亿反攻中国市场。但是管用吗?

    降价管用吗?个人觉得短期管用,但长期来看,无外乎饮鸩止渴!品牌形象将大打折扣。

    短期来看,价格下降,的确会提振销量,主要是一些持币观望者会果断下单。就比如去年年初,宝马伴随中国众多车企下调了价格,当周就立即有销量上的表现,力压特斯拉,成为一时的销量NO1。

    但是随着6月的退出价格战,销量一路下滑。可见,品牌形象不变的情况下,短期的降价促销,的确会提振销量。正如同今年的宝马降价策略,短期来看,一定会提振销量的。

    但是,长期来看此举会损害品牌价值形象。我们评价一款车是不是豪车,主要从六个方面:①性能指标,尤其是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排量;②内饰和材料;③安全性能;④品牌和历史;⑤市场表现;⑥价格。这六大支柱支撑着整体的豪车品牌形象。很难想象,一款卖不出的“豪车”,能够被大家接受;更难想象,一款20万左右的车,甚至十几万的车能被称为豪车,豪车需要自带“价格高”的属性!说白了,就是开出去有面子!

    而降价呢?人们的认知是有惯性的,短期降价促销,不会改变大家的认知,但是长期以往,改变固有豪车认知后,豪车的品牌基因就被撼动了,想再次挽回,恐怕会非常困难。

    最后说说,中国车企如何接招?

    25 年的中国车市,已经过了单纯“卷价格”的阶段。我看到的很明显的趋势是“价值”的增长。最大的价值在于自动驾驶的普及。其实这个在24年已经有了苗头,25年将是B级甚至A级车普及自动驾驶的阶段,作为C或D级豪车如果不能跟上趋势,或者提供更好的自动驾驶体验,单纯卷价格,其效果也将逐步缩小。

    经过24年一年的发展,智能驾驶在技术上摆脱了高精地图的依赖,实现了无图NOA(领航辅助驾驶),并转向技术架构上的端到端。体验上,从比拼“开城”,到卷“全国都能开”,再到“车位到车位”,实现产品体验上的端到端。随着华为尊界S800的上市,25年更将是L3自动驾驶商用落地的元年,而作为L3-的高速、城市NOA功能,甚至车位到车位的功能,将作为下探装备,得到很好的普及。

    高阶智驾量产车价格下探至15万元级别

    智能驾驶车型价格和智能驾驶方案成本持续下探。配有高阶智能驾驶产品(城区NOA)的量产车型起售价不断下降,部分车型价格已下降到15万元左 右,进一步促进智能驾驶的科技平权。比如:小鹏MONA M03 580 Max版本搭载城区NOA,可实现“全国都能开”,将在2025年春节后开始交付。该版本售价为15.58万,直接击穿具备“全国都能开”能力的量产车售价地板,将高阶智驾能力下沉至15万级。

    所以说,如何应对?答案就是,25年中国车市必然引向自动驾驶的普及,说白了是谁能提供以更低价格配置更高智驾能力的车型。这里面的玩家:华为,比亚迪,小鹏,蔚来,小米,长城,红旗等都有很好的技术储备和布局。

    合资车企,当然也包含合资豪车,25年跟不上节奏的话,必然不会太好过!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