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曾经的安全标杆,当"安全"的标签遭遇漆膜剥落的工艺质疑,沃尔沃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近年来,沃尔沃深陷 "次品当豪品" 的漩涡,从音响造假事件,到刹车失灵、发动机故障灯频繁报警,再到大规模车身漆面起泡等,或许正在让这个曾经以“安全”著称的汽车品牌,逐渐丢失自己的“金子招牌”。

关于沃尔沃的众多争议中,“爆漆门”格外令大家关注。很多人想不明白,作为一家百年豪华品牌,为什么连车身漆面工艺都达不到豪华品牌应有的标准呢?毕竟,漆面就是一台车的“门面”,就如同人的外衣一样,不仅关乎美观,还直接影响到车辆的整体价值。与此同时,漆面也能反映出车企制造工艺和质量管控水平的好坏,如果连车漆质量都无法保证,难免让人对其整车的安全质量都产生怀疑。而作为曾经的安全标杆,沃尔沃此刻真正需要正视的远不只是车身的质量问题。一方面,在技术更新上,当众多车企大力投入智能驾驶研发并取得显著成果时,沃尔沃的智能驾驶技术迭代速度相对较慢,还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传统方案,在智能交互体验等方面也没有跟上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在与竞品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中,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速崛起,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和期望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加注重电动化、智能化等新特性。沃尔沃在电动化转型方面虽有动作,但相比一些竞争对手,其纯电车型的市场表现和产品竞争力仍有待提升。

沃尔沃的困境同样反映了一个传统豪华品牌在适应新时代汽车技术和市场变革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挣扎。如果不能加快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的步伐,曾经的安全先驱可能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边缘化。
掉漆事小,品质事大
在网上搜索“沃尔沃爆漆”的关键词,可以发现不少相关的车主投诉帖子,涉及的车型涵盖了沃尔沃XC60、S90等等。也就是说,沃尔沃车漆起泡的质量问题,大多数集中在亚太版,也就是所谓的国产沃尔沃上。

对于汽车工艺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汽车喷涂工艺是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可以直观展现车辆的美观程度。而且,漆面起泡开裂还有可能会涉及到多层车漆,破坏了漆面的完整性,令其防护作用失效,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车漆发生氧化,甚至腐蚀,后果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到车身结构安全。这样一来,对后期在进行二手车交易的时候,也会影响二手车残值。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沃尔沃车主对于沃尔沃车漆起泡的问题抱怨不断,并且在质量上的投诉比重很高了。

然而,针对沃尔沃频繁爆漆的问题,沃尔沃方面并未给出详细的解释说明。
一位车辆同样有爆漆问题的沃尔沃车主表示:“针对沃尔沃的爆漆问题,其实之前跟很多车友也讨论过,目前大家推测出的原因是,沃尔沃在车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有问题。有可能是选择的防腐漆或漏掉了某一关键工艺,从而导致了防水出现了问题。”
“目前来看,爆漆的问题肯定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至于后续还会有多少车可能会爆漆,这个暂时还无法给出结论。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爆漆的车辆可能会越来越多。”
虽然只是车主的猜测,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的漆面问题,都建议沃尔沃尽快建立专项技术排查机制,并向消费者公开问题成因及改进方案。
根据有位车主的说法,目前官方给的解决方案是:质保期内的爆点终身维修,并且给了终生维修的券。但这张券只针对当前的爆点也就是后续的爆点,如果在质保期之后出现,那就得自己出钱维修了。
简单来说,质保期内,沃尔沃负责,过了质保期,就不是它的问题了。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沃尔沃的一句slogan:“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而如今沃尔沃的做法,是不是有些辜负这些忠实的车主用户呢?
深陷信任危机
对于一辆车来说,质量是安全的重要基础。而近年来,沃尔沃屡屡曝光的质量问题,让人难免对这个被行业公认的“安全标杆”汽车品牌产生信任危机。

在车质网公布的最近30天欧系车投诉榜单中,前五名中沃尔沃就占了三名,再次暴露了沃尔沃质量安全问题。而根据《消费者报告》2024汽车品牌可靠性排名,沃尔沃位列第18位(较2023年下降3位),远低于雷克萨斯(第1)和宝马(第6)等豪华品牌,在可靠性上远不如国产品牌做的好。
通过车质网的投诉信息,我们可以看到,长期以来,沃尔沃变速器问题、刹车失灵以及高速熄火等安全隐患层出不穷,严重威胁着车主的生命安全。

而且,沃尔沃的“失质”不单单只是存在于燃油车,即使来到电动化时代,沃尔沃在电动化转型中并未展现出与传统安全优势相匹配的技术突破。此前,沃尔沃因动力电池模组电芯存在内短路,动力电池处于高能量状态时可能会出现电池模组过热,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动力电池热失控。简单来说,就是自燃的风险。对此沃尔沃召回包括XC60、XC90、S60、S90在内的进口或国产车型共4720辆。尽管车企召回是秉着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为消费者负责,然而如果频繁召回或召回数量太多,也可能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的持续下降。
安全难撑豪华门面
毫无疑问,沃尔沃在安全标签的打造上,的确深入人心,但如今,沃尔沃耗费了数十载积攒下的安全口碑,似乎在一点一点地被消耗。
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沃尔沃销量不仅始终提不上来,甚至还不如从前。数据显示,2024年沃尔沃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15.6万辆,不仅凯迪拉克、雷克萨斯这些同为二线的豪华品牌,甚至不如蔚来、理想这些高端新势力品牌,更达不到曾经巅峰时期20万左右的年销量。

沃尔沃在二线豪华市场逐渐边缘化,一方面是因为沃尔沃的安全“不灵了”,另一方面,沃尔沃能做的“叠罗汉”,奇瑞10万级的风云T8的车也能1:1复刻;沃尔沃拥有的超高车身强度,国内厂商不仅给的更高且更多;沃尔沃曾经引以为傲的主动安全科技,在自主品牌更领先的高阶智驾面前,也显现出了技术差距。
如今,"安全" 已不再是沃尔沃独有的标签,随着各种安全质量问题的曝光,沃尔沃的品牌信任度也在持续走低。那么,沃尔沃还剩下什么呢?
比豪华设计,沃尔沃不如奔驰;比操控性能,沃尔沃又不如宝马、奥迪;比技术,沃尔沃更是不尽人意,不仅技术平台开发严重滞后,纯电平台更是进展缓慢。尤其在电动化转型中,未充分整合吉利集团的技术资源,进一步削弱了产品竞争力。
就拿XC40纯电版本为例,作为“油改电”的产物,该车在空间、动力、续航等关键参数上都要差强人意。同时,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等方面,沃尔沃和蔚来、理想等国内高端品牌相比也是差距明显,甚至连OTA升级配置等都有所缺失。这样一款在空间、续航等核心参数上都存在差距的车型,其市场竞争力自然严重受限。

作为早在2017年就提出了全面电气化转型的豪华品牌,沃尔沃的技术转化效果远低于预期。而其宣扬的安全招牌,也似乎并没有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而如今,沃尔沃还能在如此内卷的市场环境中,保持10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大幅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可是,面对市场内卷严重的价格战,最无法构成护城河的恰恰就是价格,况且作为一家豪华品牌,如果单纯只是依靠降价来“生存”,那么终将导致其品牌价值与价格体系的背离。
写在最后
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召回频次的不断增多,如今,沃尔沃正在一点一点毁了自己的安全招牌。而如果没有安全的光环,沃尔沃的豪华品护城河还会坚固吗?在电动化浪潮下,沃尔沃的转型之路还能走得平稳吗?相信,这些问题,沃尔沃应该比谁都更清楚吧。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