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人形机器人爆发元年:车企跨界抢滩,深圳政策加码万亿赛道

    CvemiG6头像CvemiG6头像
    CvemiG602-25

    1. 车企跨界入局,人形机器人进入量产倒计时

    2025年被视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全球科技巨头与车企竞相涌入这一赛道。宇树科技率先推出售价仅9.9万元的Unitree G1人形机器人,并发布消费级产品Unitree Go2,直接拉低行业价格门槛,引发市场震动。与此同时,小米、小鹏、蔚来等18家车企高调宣布跨界布局:

    小米推进CyberOne在产线分阶段落地,瞄准家庭陪护场景;

    小鹏开发搭载自研芯片的AI机器人Iron,支持触控反馈拟态双手;

    特斯拉计划2025年量产千台Optimus,2027年产能将达百万级。

    车企的加入得益于技术协同——自动驾驶感知系统、AI算法等复用为机器人提供核心支撑,而汽车制造产业链则为量产铺平道路。

    2. 政策力挺:深圳领跑全国,万亿市场蓄势待发

    政策红利进一步加速产业爆发。深圳市拟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项政策,并在全市科技重大专项中单列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板块,预计将推动技术研发、场景落地与资本集聚。国家层面,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2025年实现批量生产,2035年市场规模或突破千亿美元。多地如南京、重庆亦出台配套措施,形成“政策+资本+技术”的立体支持网络。

    3. 技术突破:AI大模型+核心部件国产化

    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依赖两大突破:

    AI认知能力升级:生成式AI赋能机器人实现多轮对话与复杂决策,如英伟达Jetson Thor芯片与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应用;

    硬件国产替代加速:精密丝杠、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超60%,浙江荣泰通过控股狄兹精密切入传动部件赛道,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企业亦打破海外垄断。

    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全球出货量将超万台,工业场景率先落地,长期将渗透至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

    4. 产业链机遇:百亿市场谁主沉浮?

    从上游零部件到下游整机,产业链机会清晰:

    高价值部件:精密丝杠(浙江荣泰)、减速器(绿的谐波)、力矩传感器(昊志机电);

    整机与方案:优必选Walker S已进入比亚迪工厂,华为联合拓斯达开发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

    机构预测,2024-2027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154%,国产供应链凭借成本与技术迭代优势有望主导全球市场。

    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走进现实,车企跨界、政策加码与技术突破的三重驱动下,一场万亿级产业革命已拉开帷幕。谁将在这场智能时代的角逐中胜出?答案或许就在2025年的量产赛道上。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