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Chiplet的技术发展之路:从高端部件到普及

    芝能智芯头像芝能智芯头像
    芝能智芯02-20

    芝能智芯出品


    半导体行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芯片(Chiplet)设计逐渐崭露头角,并展现出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广阔前景。从最初的高端部件到未来的普及应用,小芯片的技术演变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


    对小芯片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深度分析,探讨其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以及其他低成本应用中的潜力,并结合最新的技术趋势,展望其在半导体产业中扮演的角色。


    备注:第三届Chiplet 峰会,Jim Handy 的演讲题目是“当今的 Chiplet 市场以及我们的发展方向”



    Part 1

    小芯片技术的现状与背景


    小芯片设计的概念并非近年才有,其早在60年前便在摩尔定律的创立者戈登·摩尔的论文中有过预示,在1965年的经典论文中提到,“用单独封装和互连的较小功能构建大型系统可能更具经济性。”


    这为小芯片设计的未来发展埋下了伏笔。过去几十年,半导体行业主要依赖于集成电路的微缩来提升性能,但在当前制造技术的限制下,基于小芯片的设计逐渐成为解决性能瓶颈的有效途径。


    随着芯片尺寸的限制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晶圆尺寸的提升受到成本和技术因素的制约,越来越多的高性能计算平台开始采用小芯片技术。


    例如,AMD与Xilinx的Versal系列采用了基于多个小芯片的设计方式,通过在同一封装内集成不同功能的芯片模块,提升了整体的系统性能和制造效率。


    随着AI应用对计算性能的极高需求,小芯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带宽存储(HBM)等高端应用中。


    AMD、NVIDIA等公司已经在其产品中实现了芯片模块的异构集成,使得这些高性能部件能够满足更复杂计算任务的需求。预计到2025年,HBM的产量将供不应求,进一步推动小芯片技术在高端市场的应用。


    Part 2

    小芯片技术

    的未来发展与市场前景


    随着小芯片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开始出现。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小芯片的经济效益尤为突出。


    在过去,芯片的高成本主要体现在每个单元的工艺要求上,尤其是在先进节点工艺中,SRAM和模拟电路的成本逐渐增加,这使得大规模单片集成变得不再经济。


    相比之下,采用小芯片设计可以将不同功能模块分开制造,并通过互连技术将它们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降低了整体的制造成本,同时保持了高性能。


    AMD和NVIDIA等公司采用的多芯片模块(MCM)设计已经证明了小芯片技术在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台积电的5nm工艺中,AMD通过将处理器与7nm SRAM缓存堆叠在同一芯片上,成功优化了芯片的成本与连接性能。


    未来,随着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技术的发展,芯片之间的连接将更加紧密,为小芯片设计的广泛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高性能计算领域,低成本的异构集成应用也为小芯片提供了广泛的市场机会。以Humane Society Pen为例,这一低成本应用展示了小芯片在较低价格段市场中的潜力。


    尽管目前基于小芯片的低端应用尚未完全实现规模化,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预计这一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根据Jim Handy的预测,未来五年内,尽管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将有所下降,但小芯片的收入仍将持续增长,尤其是在高端应用之外的其他市场领域。


    随着芯片设计和生产工艺的不断优化,小芯片将能在更多领域中获得应用,推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小结


    小芯片技术的崛起标志着半导体行业的一次重大变革,为解决高性能计算中的瓶颈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持。


    从高端计算到低成本异构集成,小芯片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在未来的几年里,将成为半导体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芯片设计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制造成本和性能优化方面的优势,使得更多企业和研发团队开始探索基于小芯片的设计方法。


    小芯片技术的全面普及,还需解决一些挑战,包括制造工艺、芯片间互连、以及如何高效地进行多芯片模块的集成等问题。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