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电车的人最后都疯了#”这个词条上了热搜,看到它的时候,我正坐在特斯拉超充站里,盯着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剩余67公里续航,心急如焚地等着充电枪。仪表盘上那跳动的红色警示线,就像在无情地嘲笑我的焦虑,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经历这种“里程惊魂”时刻了。作为首批国产Model Y的车主,我太明白这种被流量密码精准击中的感受。
被大数据精准收割的“韭菜”画像
回想起2021年的春天,我怀揣着对未来出行的无限憧憬,满心欢喜地签下购车合同,走出特斯拉体验店。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站在了科技与未来的十字路口,仿佛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34.79万的购车发票,代表着我的决心与期待;5.6秒破百的超强推背感,让我体验到风驰电掣的速度激情;全景玻璃天幕,洒下的温暖阳光,构建出一幅完美的中产生活图景,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
然而,现实却很快给了我重重一击。车辆标称的525公里长续航版,实际续航却从未突破过370公里。每当气温降到10℃以下,车机就像失灵了一样,电量数字疯狂“跳水”,开半小时空调制热,电量就会下降8%。更让人心痛的是,今年1月特斯拉突然官宣降价16万,当二手车商报出21万的收车价时,我感觉自己的钱包被狠狠割了一刀,那种滋味,真的难以言表。
那些车评人不会说的魔鬼细节
深夜加班结束,疲惫地坐进驾驶舱,车内极致简约的内饰在月光下泛着冷冷的光。没有传统仪表盘的中控台,总感觉少了点什么,每次看导航都得特意偏头看向屏幕,特别不方便。在三亚的炎炎烈日下,全景天幕上贴的防晒膜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头顶被晒得发烫,那一刻,我无比怀念传统汽车上简单实用的遮阳帘。
马斯克独特的产品理念,也让我经历了不少魔幻时刻。OTA升级有时会带来惊喜,比如突然多出的露营模式,让周末出游变得更有乐趣;但有时也会出问题,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偶尔会“抽风”。有一次在高速上,车辆突然来了个“幽灵刹车”,当时车速120km/h,那两秒的失控,真的让我体验到了灵魂出窍的惊恐。打开维权群,里面2000多条未读消息,全是车主们分享的各种奇葩问题:充电盖板被冻住打不开、门把手在关键时刻弹不出来、AP自动辅助驾驶时车辆像喝醉了酒一样“画龙”行驶。
开弓没有回头箭的电车人生
不过,生活也不全是糟心事。每个周末,当我载着冲浪板,满心欢喜地驶向海滩,前备箱里塞满了冰爽的饮料,车尾支起温馨的帐篷,星星灯闪烁,中控屏里播放着悠扬的《加州旅馆》,热泵空调安静地维持着舒适的23℃恒温。在这样惬意的时刻,之前那些让人吐槽的缺点,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都可以被轻易原谅。
在超充站,我遇到的Model Y车主们都有一种默契。大家一边吐槽着续航严重虚标,一边又忍不住在APP里炫耀自己用单踏板模式成功征服了重庆那九曲十八弯的魔鬼立交;一边愤怒地痛骂马斯克是“割韭菜”高手,一边又默默地把家里的燃油车也换成了特斯拉Model 3(图片|配置|询价)。这就像当初手机从按键式的诺基亚换成了触摸屏的iPhone,一旦体验过智能科技带来的便捷,就再也回不去过去了。
“#开电车的人确实疯了#”,我们“疯”在明知会有续航焦虑,却依然为了科技带来的快感而甘愿冒险;“疯”在就算面临降价风险,也还是愿意为未来的无限可能买单。当充电枪“咔嗒”一声接入车辆的瞬间,仪表盘上跳动的数字,不仅仅是电量的补充,更像是我们在这个智能电动时代的独特生命体征。这或许就是智能电动时代最隐秘的快乐吧:我们终究还是活成了自己曾经调侃的样子,却又乐在其中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