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被新能源击溃的 4S 店:保养不赚钱,维修不敢碰,转型卖奶茶?

    在汽车行业的漫长发展历程中,4S 店曾是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中流砥柱,集销售、售后服务、配件供应和信息反馈于一体。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崛起,传统 4S 店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出现了保养不赚钱、维修不敢碰,乃至转型卖奶茶这样看似荒诞的现象。

    曾经,4S 店的售后保养业务是重要的利润来源。常规的燃油车保养项目包括机油、机滤、空气滤清器等的更换,以及各种油液的检查补充。这些保养项目周期相对固定,频次较高,为 4S 店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但新能源汽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不需要机油、机滤等传统保养配件,其保养项目主要集中在电池检测、轮胎检查、制动液更换等,保养周期也大幅延长。有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保养频次相比燃油车降低了约三分之一,保养成本更是降低了一半以上。这使得 4S 店的保养业务收入大幅缩水,许多 4S 店甚至陷入了保养亏损的困境。

    如果说保养业务的萎缩只是小试牛刀,那么新能源汽车的维修则让传统 4S 店更加头疼。传统燃油车的维修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相对成熟,4S 店的技师们对发动机、变速器等核心部件的维修经验丰富。但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简称 “三电”),其维修技术与传统燃油车大相径庭。根据网页 9 中提到的 “三电维修封闭体系”,新能源车企为了保障电池等核心部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往往将三电维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了封闭的维修体系。这就导致 4S 店难以获取相关的维修技术和配件,不敢轻易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业务。即便有 4S 店尝试开展新能源维修,也会因为技术不足、配件昂贵等问题,面临维修成本高、维修周期长、客户满意度低等难题。

    在保养和维修业务双双受挫的情况下,一些传统 4S 店开始寻求新的出路,于是出现了一些看似荒诞的转型尝试。比如,有 4S 店的售后区改造成了咖啡厅,技师转行卖贴膜,甚至还有 4S 店尝试卖奶茶。这些转型举措看似不可思议,但背后却是传统 4S 店在困境中的无奈挣扎。他们试图通过拓展业务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维持店铺的运营。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传统 4S 店的这种困境还将持续加剧。不过,在危机之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一种 “车企直营 + 第三方授权” 的新模式正在悄然崛起。车企直营能够更好地掌控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直接向消费者传递品牌理念和价值,同时也能更好地解决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难题。而第三方授权则可以借助专业的维修机构,弥补车企直营在服务网络覆盖上的不足,提高服务效率。这种新模式已经在一些新能源车企中得到了成功实践,未来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服务的主流模式。

    传统 4S 店在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正经历着一场痛苦的变革。无论是保养业务的下滑,还是维修业务的困境,都在警示着传统 4S 店必须做出改变。虽然转型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只要能够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勇于创新,传统 4S 店或许仍能在新能源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