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比亚迪将在深圳总部召开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按照比亚迪的意思,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智能驾驶使用门槛,推动全民智驾普及。

近期,比亚迪在智驾方面的动作有很多。春节刚刚结束,比亚迪就向最新的旗舰级产品——夏,推送了1.1.0版本的OTA更新,主要新增智驾领航(HNOA)、自动泊车等26项功能及13项优化。
此外,比亚迪汉智驾版,支持智驾的新款秦PLUS也已陆续抵达经销商,将于2月10日上市。
那个在辅助驾驶领域饱受争议的比亚迪,甚至连车道保持都在画龙的比亚迪,即将焕新而来,而且口气不小。
入门产品也有智驾
如今的车市,有智驾的车型普遍很贵,甚至仅出现在顶配车型上,或者需要额外付费才能使用,比亚迪的玩法则不同。
根据此前消息,比亚迪在2025年将有更多入门级产品搭载智驾系统,就连比亚迪最便宜的纯电车型海鸥也将配置智驾(6.98万-8.58万),主力产品秦PLUS(7.98万-17.98万)、元PLUS(图片|配置|询价)(11.98万-14.78万)等车型,更是不在话下。
换言之,拥有智驾的车型将覆盖比亚迪产品的全价位段,比亚迪、方程豹、腾势、仰望四大品牌一个不落。

数据能更直观地看出比亚迪的决心,在全年销量500万+的基础上,比亚迪计划实现300万套高快NOA起步的智驾系统覆盖,占其新车总量的60%,是一个很恐怖的比例。
有相关人士透露,比亚迪后续10万级车型或将标配7-11个摄像头,能够实现高速NOA功能,20万级的车型则用上了激光雷达。前不久的工信部名单也证实了这一点。
在第390批新车目录中,比亚迪王朝网、海洋网有近20款车型都搭载了三目视觉等硬件。
关于“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在自己能力暂时不够的情况下,比亚迪选择内部外部一起发力。
在2024年下半年,比亚迪将内部两个智驾团队整合,超4000人的豪华团队专攻自研高阶智驾,包括高速领航和城区领航,2025年上半年优先落地,在落地之前,Mobileye和华为或许是比亚迪暂时采用的方案。
当然了,不管最后用了谁家的算法,在比亚迪这里,它们都叫“天神之眼”。
全民智驾时代已具雏形
针对不同价位的车型,比亚迪采用了不同的智驾方案。
参考现阶段市场上惯用的方案,大家还是以激光雷达搭配众多传感器为主,虽然成本一降再降,但反映到车价上,依旧很贵。
纯视觉方案在硬件上的成本更低,除去一直在这条路上耕耘的特斯拉外,小鹏、大疆也在关注纯视觉方案,去年的爆款产品小鹏MONAM03已经是纯视觉方案了,大疆则和大众、宝骏等车企展开合作。
中高端产品使用激光雷达,搭配高算力芯片,提供高水平的智驾体验,但在入门级产品上,比亚迪同小鹏、大疆的想法是一样的:低成本,意味着有更多的车型能够装载智驾。

比亚迪的体量放在这里,它可以更高效地推动行业发展。
比亚迪依托400万辆智驾车型的数据库,通过整车物理直接传感与软件算法间接传感融合叠加,来不断优化算法,快速迭代,这是现阶段其他车企所不具备的。
不仅如此,庞大的需求,还将带动供应链协同发展。
有消息称,比亚迪已经向英伟达、地平线订购了百万级芯片(如OrinX、征程6系列),禾赛和速腾等激光雷达供应商也会得到大量订单。这将形成规模效应,智驾零部件的成本也会降低,受益者将是整个行业。
比亚迪这步棋,更像是在全民智驾话题下,那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催化剂。
写在最后
比亚迪的大规模入局改变了此前由新势力主导的智驾格局,不仅是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等传统车企也在加大智驾领域的投入。
传统车企的发力,尤其是对低端车型智驾的坚持,将会进一步形成规模化降本、技术下放、生态协同,倒逼供应链升级和行业技术迭代。
或许,你的下一台车,已经标配了智驾。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