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零跑血洗新势力:靠丐版特斯拉反杀,车市进入“穷人经济学”时代

    #零跑凭啥成为第二家盈利新势力#

    2024年中国车市最魔幻的一幕出现了:当特斯拉高举“20万Model 2”屠刀收割市场时,第一个举起盾牌的竟是三线品牌零跑——这个曾被戏称“杂牌军”的车企,用全年18万台销量和10.5亿净利润,把蔚小理的脸抽得啪啪响。

    一、降维打击:用“拼多多模式”造车

    当友商在智能座舱里塞4K屏幕时,零跑却在研究《义乌小商品市场砍价指南》。C11车主的真实体验是:“15万的车,前双叉臂悬架比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还粗,8155芯片藏在织物座椅后面,车机开机画面是实习生用Windows画图做的——但架不住真便宜啊!”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极致抠门,在财报上炸出惊雷:自研CTC技术把电池包厚度削到118mm,比宁德时代标准模组薄20%,硬生生在紧凑SUV里腾出中型车的后排空间;车规级芯片找中芯国际定制28nm“丐中丐版”,成本比英伟达方案低63%;甚至连4S店的展示车都要求“一车传三代”——2023年杭州某门店展车被顾客开走上牌,只因试驾里程刚过3000公里。

    二、中产陷阱:专割“精致穷”的韭菜

    零跑真正的杀手锏,是摸透了新中产的“鸡娃式消费心理”:C11增程版宣传页用加粗字体标注“纯电续航285km”,却把增程器热效率参数藏在说明书第47页;C16的激光雷达选装包要价2万,但用户提车后发现预留线束接口匹配的是五年前法雷奥老款——这手“顶配参数丐版体验”的套路,让日系混动车主直呼“屠龙少年终成恶龙”。

    更绝的是价格心理学:全系车型定价尾数必带“900”,C11增程版14.99万的价格比宋PLUS便宜1块钱,销售话术统一培训“少花一部iPhone钱,续航多送100公里”。2024年零跑客诉率暴涨80%,但退单率仅3%——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证明:在绝对价格优势面前,一切小毛病都能用“还要啥自行车”化解。

    三、欧洲大逃亡:反向收割“汽车祖师爷”

    当蔚来跪着求中东土豪注资时,零跑玩了一出“技术难民大反攻”:借Stellantis的跳板登陆欧洲,把C10改名叫“TECHNO-CORE”卖到3万欧元,价格比国内贵40%,却比大众ID.4便宜1/3。意大利媒体惊呼:“中国人用我们发明的增程式技术,教会了我们什么叫性价比!”

    但这场狂欢背后藏着定时炸弹:欧盟2035年禁售增程车的政策像达摩克利斯之剑,零跑在欧洲的“油改电”车库存已堆积成山;更讽刺的是,其引以为傲的CTC技术专利,核心图纸竟来自Stellantis 2018年废弃的研发项目——这场“技术出口转内销”的戏码,正在重演手机行业“贴牌出海”的悲剧。

    四、盈利幻觉:省出来的繁荣能撑几集?

    零跑财报里藏着两剂毒药:研发费用占比从2021年的23%断崖跌至6%,比扫地机器人公司还低;智能驾驶团队2024年流失率47%,跳槽去向多是华为车BU。当小米SU7用“人车家生态”洗脑用户时,零跑的LEAP OS系统还在用安卓9.0魔改——这种“重硬件轻软件”的打法,让人想起被苹果干翻的诺基亚。

    创始人朱江明在内部讲话中泄露天机:“我们要做新能源时代的桑塔纳。”但市场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当汽车变成“四个轮子的智能手机”,零跑这套“性价比至上”的旧约圣经,还能在智能座舱的算力军备竞赛中撑多久?

    结语:
    零跑的成功,是草莽企业对精英造车派的绝地反杀,更是中国车市“下沉市场觉醒”的缩影。但当行业集体患上“成本焦虑症”,当“减配降价”成为唯一生存法则,这场狂欢终将反噬——毕竟特斯拉的FSD V12已经学会人类驾驶思维,而零跑的车主们还在为“自动泊车识别不出立体车位”打客服热线。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