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放弃进口光环,雷克萨斯国产化后能否绝地求生?

    轰Party头像轰Party头像
    轰Party02-06

    有句话说得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前前后后传了快20年的“雷克萨斯国产化”终于在昨天靴子落地了。作为先前进口车里唯一没有国产化的品牌,雷克萨斯此时选择国产化是真的等到好时机了吗?

    2月5日,丰田公司与上海市达成合作意向,宣布将在上海市金山区独资成立LEXUS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及电池研发和生产公司。这一消息标志着雷克萨斯国产化正式落地。

    丰田方面透露,该新公司将借助上海市以及长三角地区成熟先进的产业链、便捷的物流网络、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庞大的市场规模等优势,开展LEXUS雷克萨斯品牌纯电动车型的研发工作,并且规划在2027年实现投产。

    在汽车行业的发展长河中,雷克萨斯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曾经,它凭借“进口光环”在豪华车市场大放异彩,ES系列加价提车的现象屡见不鲜,保值率更是高得惊人,消费者对其“进口品质”深信不疑,心甘情愿为其买单,雷克萨斯也因此在豪华车市场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自2017年起,中国进口车市场便陷入了持续下行的泥沼,年均降幅达8%,进口量从最初的124万台,到2023年,已经减少至80万台。而2024年,这一趋势并未得到扭转,反而变本加厉,进口量再度下滑12%,直接降至70万台。

    在如此背景下,雷克萨斯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销量压力。2022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首次出现下滑,随后2023年和2024年虽实现了销量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销量也远不及2021年,雷克萨斯的市场份额正在一点一点地被蚕食。

    与此同时,BBA等豪华品牌纷纷加快国产电动车的攻势,进一步挤压了雷克萨斯的生存空间。当“进口品质”不再是消费者的一味的追求,雷克萨斯不得不摘下“皇冠”,走入“凡间”,开启国产化的征程。

    另外,特斯拉独资模式的成功,更是为雷克萨斯国产化提供了成功范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雷克萨斯国产化似乎成为了必然的选择。但这一抉择,究竟是走向新生的希望之路,还是踏入深渊的冒险之举?这背后是雷克萨斯国产化的“三重博弈”。

    这第一重,就是电动化的生死时速。在全球汽车行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在2024年已经突破了50%。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4.4%和35.5%,产销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然而,雷克萨斯在电动化领域的表现却不尽人意。2024年,雷克萨斯电气化车型占比虽攀升至52%,但纯电动车型的销量增长主要来自于UX300e和RZ,且整体基数较小。目前,雷克萨斯纯电动车型仅有UX纯电版和RZ,在国内市场声量较低,销量也不理想。

    电动化转型的关键在于核心部件的成本控制。国产化后,雷克萨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国内成熟的产业链,降低核心部件成本,提高产品的性价比。雷克萨斯国际总裁渡边刚表示:2024年丰田下山技术中心已开始全面运营,雷克萨斯能够独立开发新技术,如下一代线控转向与固态电池技术。2025年会继续在电气化领域发力深耕,包括纯电及混动车型,并将有多款新车型推出。

    第二重博弈则是有关豪华品牌的价值重构。在消费者心中,“进口=高端”的认知曾经根深蒂固。社交媒体上,“国产后的雷克萨斯还会被追捧吗?” “国产雷克萨斯,你会为‘降价5万’放弃BBA吗?”“雷克萨斯的‘匠心’会不会变成‘匠气’?”等一系列话题也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沃尔沃、凯迪拉克国产后,品牌调性发生了一定变化,这也让有部分消费者担心,国产化后的雷克萨斯在品质上是否会有所下降。随着市场的发展,消费者的观念逐渐转变,“进口光环”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减弱。

    在电动化时代,豪华品牌更需要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雷克萨斯一直以“匠心工艺”著称,但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仅仅依靠传统工艺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需求。蔚来打造了完善的服务生态,宝马以驾驶操控为标签,雷克萨斯能否将“匠心工艺”转化为“智能豪华”,形成差异化竞争策略,是其在豪华品牌价值重构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方面,雷克萨斯与一些新势力品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如果不能加大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雷克萨斯很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去优势。

    而第三重就是与时间赛跑。雷克萨斯计划在2027年推出首款国产车型,这一时间点或许存在一定的风险。参考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产品迭代速度,2027年可能已经错过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最佳窗口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市场机遇稍纵即逝。如果雷克萨斯不能加快国产化进程,就很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本田讴歌退出中国、日产英菲尼迪边缘化,这些案例都暗示着日系豪车正面临着集体困境。雷克萨斯国产化,或许是日系豪车“最后的突围”机会。如果雷克萨斯能够成功实现国产化,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为日系豪车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反之,如果失败,很可能加剧日系豪车在全球市场的衰落。

    除此之外,雷克萨斯的“独资+全产业链本土化”模式与特斯拉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特斯拉更偏向于制造领域的本土化,而雷克萨斯可能会更侧重研发协同。这种模式创新,对于雷克萨斯自身的发展以及整个汽车行业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提升雷克萨斯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可能为其他汽车品牌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总而言之,雷克萨斯国产化的成败,或许将决定豪车市场的权力洗牌。它要么成为日系转型的教科书,为日系豪车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要么沦为“时代的眼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被遗忘。

    次阅读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