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企开年“0息购车”价格战:为何集体“放血”抢市场?

    广电好车头像广电好车头像
    广电好车02-06

    2025年乙巳蛇年开工首日,汽车行业便掀起新一轮价格战。特斯拉、小鹏、蔚来、广汽丰田等车企密集推出“0息购车”政策,叠加保险补贴、置换优惠等组合拳,将市场竞争推向白热化。这场看似疯狂的降价潮背后,既是对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行业转型期多重压力的集中释放。

    车企“0息购车”策略的核心逻辑

    政策催化:以旧换新补贴与车企兜底的双重驱动

    2025年国家及地方“以旧换新”政策持续加码。例如,北京最高提供2万元报废补贴,广东、四川等多地也推出置换补贴政策。车企为抢占政策红利,主动兜底补贴缺口,甚至叠加金融优惠。例如,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用户若通过“报废更新”购车,可享受2万元国家补贴+8000元保险补贴+5年0息政策,综合优惠高达5.6万元。这种“政策+企业”联动的模式,显著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

    销量目标倒逼:从“保利润”到“以价换量”

    2025年车企销量目标普遍激进。小鹏汽车计划销量翻倍至60万辆,小米、零跑等新势力也设定高增长目标。然而,1月车市数据显示,除小鹏(交付3.04万辆)和比亚迪(超30万辆)外,多数品牌增长乏力。为完成目标,车企不得不牺牲短期利润。例如,特斯拉Model 3入门价降至22.75万元,创历史新低,通过规模化销售摊薄成本。广汽丰田锋兰达“一口价”8.98万元起,直降3.9万元,以价换量意图明显。

    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与燃油车的“生死竞速”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后,燃油车市场份额加速萎缩。合资品牌如广汽丰田、东风本田通过“一口价+终身质保”政策自救(如威兰达(图片|配置|询价)12.98万元起,CR-V综合优惠5万元)。而新能源车企则借助技术迭代降低成本。例如,特斯拉4680电池量产使Model 3成本下降约15%,小鹏自研的“鲲鹏电动平台”压缩整车成本10%以上。技术红利转化为价格优势,进一步挤压对手空间。

    金融杠杆撬动需求:从“全款购车”到“分期渗透”

    0息政策本质是车企通过金融工具降低消费者决策门槛。以特斯拉Model 3后驱版为例,首付7.99万元后,月供仅2460元,5年总利息节省1.95万元。小鹏X9的“0首付+5年免息”政策,贴息金额高达5.7万元,相当于变相降价39。这种策略尤其吸引年轻群体,将购车压力分散至长期,同时绑定用户后续服务(如充电、保险),提升用户黏性。

    价格战的深层动因:行业转型期的阵痛

    全球市场压力:特斯拉的“中国依赖症”

    特斯拉2024年全球销量同比下滑1.1%,欧洲多国市场(法国、英国、挪威)销量暴跌30%-75%。而中国是其唯一增长引擎(上海工厂交付量占全球50%)。为巩固地位,特斯拉必须通过降价维持销量。Model 3的优惠组合拳既是应对国产新势力的防御策略(如智己L6降价至18.99万元),也是优化产品结构(拉动Model 3占比)的关键。

    技术迭代加速:成本下降与产能过剩并存

    新能源汽车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电池、电机成本。比亚迪刀片电池成本下降20%,特斯拉一体化压铸技术减少零部件数量30%。但技术红利也导致产能过剩。2024年国内新能源车产能利用率不足70%,库存压力迫使车企降价清仓。例如,零跑C系列补贴后仅9.38万元起,五菱商用车综合优惠高达2万元19。

    淘汰赛加剧:不下牌桌的生死博弈

    行业洗牌已进入深水区。2024年高合、极越等品牌退出市场,2025年长安汽车预测80%车企将关停。为“留在牌桌”,车企需以价格战换取生存空间。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直言:“2025-2027年将是最卷的三年。” 这种危机感推动车企从“卷价格”向“卷技术+服务”延伸。例如,蔚来以“0息+换电服务”绑定用户,小鹏计划2025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试图以技术溢价突围。

    消费者与行业的双重影响

    短期红利与长期风险并存

    消费者短期内可享受低价购车红利,但需警惕“降质减配”。例如,某合资品牌被曝降低车身钢材强度以压缩成本。车企需平衡价格与品质,如广汽丰田推出“三大核心部件终身质保”,比亚迪提供三电终身质保,以消除用户顾虑。

    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小车企加速出局

    价格战进一步挤压中小车企生存空间。2024年227款车型降价,远超2023年的148款,市场向头部集中。特斯拉、比亚迪、吉利等凭借规模效应和技术壁垒巩固优势,而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将难以为继。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必然转向

    单纯降价不可持续。车企已尝试差异化竞争:

    技术溢价:华为问界M9以智能座舱技术稳居高端市场;

    服务绑定:蔚来换电网络形成护城河;

    生态扩展:吉利推出“全域AI”技术体系,覆盖车机到云端服务。

    内卷背后的进化逻辑

    价格战是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必经之路。车企在“活下去”与“活得好”之间艰难平衡,消费者则需理性看待促销,避免被短期利益裹挟。未来,行业竞争将转向技术、服务、生态的综合实力比拼,唯有真正具备创新能力的品牌,才能在这场淘汰赛中笑到最后。

    2025年的车市,既是购车者的黄金年,也是车企的生死考场。

    次阅读
    1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1评论
    3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