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主1:
自动启停技术评价差异大,但并非一无是处。以我驾驶的七代凯美瑞为例,等红灯时深踩刹车即可触发自动启停,省油又环保。当然,掌握使用技巧是关键,如避免深踩刹车可防止启停介入。然而,仍有部分人对自动启停不满。一是因为频繁介入影响行车流畅度,如绿灯亮起时未能及时启动,会遭后车催促。二是因为省油效果并不总是显著,特别是红灯短暂时,发动机仅关闭几秒,节油效益微乎其微。不过,若不喜欢自动启停,大多车型都配备有开关,可随时关闭。但需注意,部分车型需每次启动后重新关闭。



车主2:
自动启停功能:车主的烦恼与车企的对策
汽车的自动启停功能,看似是为了提升燃油经济性而设计的贴心配置,实则却隐藏着不少让车主头疼的问题。这一功能的初衷,并非为了提升驾驶体验或节约车主的用车成本,而是车企为了应对严格的油耗限制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对汽车的油耗有着严格的法规限制。以中国为例,早在2014年就制定了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标准,要求车企在规定时间内将新车的平均油耗降至极低水平。面对这样的压力,车企不得不寻求各种方法来降低油耗。
然而,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排量等方法,要么费时费力且效果有限,要么会牺牲车辆的动力性能,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于是,车企们开始从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中寻找降低油耗的突破口。
他们发现,城市中行驶的汽车,发动机原地怠速时间较多,这部分油耗不容忽视。于是,自动启停功能应运而生。这一功能在车辆原地怠速时让发动机熄火,从而降低油耗。然而,这一看似巧妙的设计,却给车主带来了不少麻烦。
从驾驶体验上看,发动机启动时的振动和噪音让人不悦,同时熄火后空调、暖风等设备的失效也影响了车内乘员的舒适度。从使用成本上考虑,虽然自动启停功能能降低油耗,但加强型的电瓶和起动机价格昂贵且寿命较短,省下的油钱往往不足以弥补这些额外支出。
更重要的是,频繁的启停对发动机也造成了一定的磨损和积碳问题。尽管车企声称自动启停是在热机状态下进行,不会增加磨损,但发动机熄火后的“热侵”现象却可能加剧磨损。
因此,对于车主来说,自动启停功能更像是一个鸡肋配置。它虽然给车企带来了节能减排的美誉,却给车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额外支出。难怪有许多车主一上车就将其关闭,甚至不惜通过技术手段将其永久禁用。
车主3:
购车两年半,自启停初感实用,渐觉不适。抖动、高油耗、贵配件,尤其是电瓶寿命短且昂贵,令人困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