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为什么小米造轿跑就能卖出去,其他厂商的轿跑就不好卖呢?

    车主一:

    外观设计是吸引眼球的首要因素,而SU7确实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设计师们显然深谙何为帅气,他们巧妙地借鉴了迈凯伦的设计元素,使得SU7在众多车型中脱颖而出。相比之下,其他厂商虽然也在进行模仿,但他们的眼光似乎只局限于保时捷,有的甚至连保时捷那并不出众的Taycan车灯都照搬不误。

    然而,外观设计只是SU7魅力的一部分。作为一款轿跑,其运动性能自然不能逊色。SU7深谙此道,因此它选择了一个最为直观、易于宣传且最能体现运动性能的参数——零百加速,来吸引广大消费者的关注。毕竟,底盘和操控性能难以量化,而圈速测试也需要时间。如果SU7一上市就只有一个平平无奇的零百加速成绩,动力参数也不出众,那么它的关注度肯定会大打折扣。

    但SU7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成功吸引了对性能车感兴趣的消费者和自媒体后,它开始展现自己的全方位实力。除了强劲的动力参数外,SU7的刹车、操控和底盘性能都达到了同级别的顶尖水平。尤其是刹车性能,SU7 MAX的百零制动距离一流,远超大多数同级车或竞品。在赛道上刹不住的问题其实是家用刹车片耐用性的问题,而非刹车性能本身的问题。因此,在“跑”这个字上,SU7表现得相当优秀。

    但SU7的魅力远不止于此。即使抛开其运动性能,纯粹作为一款家用轿车,它同样表现出色。第一梯队的充电功率、顶尖的续航水平、过硬的车身结构、优秀的车机交互以及主流水平的主动安全和智能驾驶功能,使得SU7在各个方面都堪称佼佼者。

    可以说,即使砍掉上述所有优点,仅仅作为一款家用车来销售,SU7也有可能取得不俗的销量。但正是因为它集众多优点于一身,才使得它能够在市场上大放异彩。总的来说,SU7之所以能够卖得好,就是因为它做得足够出色。

    车主二:

    因为车是真的好,不得不说电车的天花板目前就是三十万上下,把能给你的几乎都给你了。再贵要么是花 里胡哨要么就是品牌价值。 小米这车开到现在,真算的上好开的车了,其他方面的优点也都看的到加上营销和性价比都有,所以大家 也喜欢。 但小米目前有个小小的看不到的短板,那就是智驾 不太行。 智驾这东西你不在真实的用车环境中体验很难get到有多香,所以绝大部分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好不好开,而 不是舒服不舒服。

    车主三:

    颜值,无疑是购车时的一大考量因素。想象一下,只需花费二十多万,就能拥有一辆外形酷似保时捷或法拉利的座驾,这无疑会令男女消费者都为之倾倒。而小米汽车的真车颜值,就如同初出茅庐的杨超越,虽出身平凡,却以其灵动的设计和出众的颜值,瞬间点燃人们的购买欲望。

    这条模仿豪华品牌外观的道路,其实并非小米独创,众泰也曾尝试过,但最终未能成功。原因在于,众泰在细节处理和颜值打造上,无法达到小米这样的高级感。此外,燃油车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壁垒,也使得众泰的模仿之路步履维艰。

    雷军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动车技术国产领先配套产业链的黄金时机,果断出击,摘得了胜利的果实。通过稍微的加工和提升,小米就打造出了一款产品力出众的电动汽车。再加上雷军近年来一系列正面的营销手段,他的形象已经塑造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企业家,甚至成为了许多女性的梦中情人。因此,当雷军为小米汽车站台时,这款车的受欢迎程度自然水涨船高。

    然而,模仿并非易事。小米汽车的成功,并非仅仅因为其外观酷似豪华品牌。雷军敢于定下七万多辆的产能,背后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对供应链的精准把控。这种胆识和眼光,并非一般人所能具备。

    因此,想要通过模仿豪华品牌外观来取得成功,并非易事。只有像雷军和他的团队这样,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出色的产品打造能力和精准的营销策略,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对于其他人来说,模仿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关注,但想要真正立足市场,还需依靠自身的实力和创新。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