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下,汽车市场呈现出明显的“赢家通吃”局面。
1月9日,乘联会发布了2024年全年及12月份产销数据。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国内乘用车零售263.5万辆,同比增长12.0%,环比增长8.7%;全年累计零售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

销量增长的背后,依然是新能源车在强力拉动。12月,新能源车零售130.2万辆,同比增长37.5%,环比增长2.6%;1-12月累计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
而在新能源车市场上,也依然是“自主强、合资弱”的格局。
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零售份额已经高达72%,合资品牌份额则只有2.8%,相比去年同期还下降了2个百分点。
自主强、合资弱的格局,更加直观的体现在厂商销量排名上。

12月份,比亚迪、奇瑞和吉利,分别位居零售销量排名的前三位。一汽大众虽然跻身第四,但同比大跌24.8%,和头部自主品牌的普遍两位数增长形成鲜明反差。批发销量方面,比亚迪更是凭借新能源车实现惊人的50.9万月度批售量,是一汽大众近三倍,也是奇瑞吉利的总和。并且这已是比亚迪连续第三个月实现月批发超50万辆,爆发力十分惊人。

比亚迪的惊人爆发力,同样体现在了年度榜单中。零售方面,比亚迪以371.8万辆,遥遥领先于一众厂商,比第二名的吉利多了近200万台;批发方面,更是以425万辆傲视群雄。
比亚迪的成功,主要有三点:
第一,它踩准了新能源车大爆发的时间节点,成为这两年国内车市变局的最大受益者。2020年10月底,国家层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正式发布,发展混合动力,被提到了与发展纯电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11月初,比亚迪就发布了DM-i超级混动技术,其颠覆性的节油效果与用车成本,以及可以上绿牌、享受国家补贴等综合优势,让它从此在市场上一路狂飙。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4年,比亚迪的年销量分别是43万辆、73万辆、186万辆、302万辆、425万辆,4年时间翻了近十倍。
第二,长年坚定发展新能源车,拥有最完整的新能源技术储备。从20年前进入汽车制造业始,比亚迪就持续钻研新能源车相关技术,如今它不仅拥有纯电的e平台3.0,也迭代出第五代DM混动平台技术,同时还有包括动力电池、底盘、车机芯片等与新能源车相关的一系列核心技术储备。正是因为积攒了足够多的“硬货”,比亚迪的新车一问世便很容易成为“香饽饽”,无论是王朝系列的秦汉唐宋元,还是海洋系列的海豹海狮海豚海鸥,乃至主打高端的腾势D9/Z9、方程豹豹5、仰望U8等等,都是各个细分市场的标杆级产品。
第三,更可怕的是,比亚迪不仅掌握了造车相关的核心技术,还掌握了相关产业链。比如芯片,当此前业界一度因“缺芯”而哀鸿一片时,比亚迪的生产交付丝毫不受影响,因为大部分车用芯片它都可以自行生产。另外,也因为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超高的垂直整合能力,让比亚迪有足够的底气进行价格战。近两年来,比亚迪不断下调产品价格,秦PLUS DM-i从10来万降到了9.98万起,再降到如今的7.98万起,让合资的轩逸(图片|配置|询价)、朗逸们越来越被动,直到彻底失去定价权。并且,即使是降价,比亚迪的营收利润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2024年上半年毛利率20.01%,与2023年同期的18.33%相比,还增长了1.68个百分点,单车利润8500元,和上一年也大体相当。

2023年,比亚迪以302万辆跻身全球车企销量前十,代表中国车企挤进了全球排位赛。那么,2024年它的425万辆能够排到第几位?十分令人期待。
和比亚迪相比,奇瑞、吉利虽然销量只及它的腰部,但同样可圈可点。
乘联会的统计显示,奇瑞2024年零售销量133.5万辆,同比增长64.6%;批发销量251.5万辆,同比增长41.0%。零售批发之所有100来万辆的差距,一方面可能在于奇瑞大量的车源都销到了海外市场,另外还有部分批发到了全国经销商处。
在奇瑞的官方口径里,2024年集团销量260万辆,同比增长38.4%,其中出口114万辆,同比增长21.4%,创造了中国车企出口新纪录,并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奇瑞的销量构成里,燃油车仍旧是大头,占比高达77.5%。新能源车销量58.4万辆,占比不到四分之一。虽然奇瑞官方宣称,新能源车取得了重大突破,创下了历史新高,但和同为头部的吉利、长安相比,奇瑞的新能源车市场表现不算太突出。
吉利汽车方面,2024年零售177.3万辆,仅次于比亚迪,排名车企零售量第二;批发217.7万辆,排在比亚迪、奇瑞之后。

吉利是国内除了比亚迪之外,新能源车战略走得最为坚定踏实且取得较好突破的“传统主机厂”。2024年,吉利的新能源车销量88.82万辆,同比增长92%,占总销量217万辆的40%。其中,吉利银河、领克和极氪都取得了不错的表现。
吉利银河12月销量6.94万辆,同比增长132%;2024全年总销量49.4万辆,同比增长80%;领克新能源车全年销量16.78万辆,同比增长163%,占领克品牌总销量的59%;极氪全年交付22.21万辆,同比增长87%,拿下了中国纯电豪华品牌年度销冠,旗下的极氪001、极氪7X、极氪009等,都是细分市场的冠军车型。

出色的市场表现,让吉利决策层对旗下新能源车信心大增。2025年,吉利集团将销量目标定为271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目标为150万辆,占比要进一步提升至55%。
比亚迪、奇瑞、吉利,三家全年销量都超过了200万台的车企,组成新的“三巨头”。而上一次出现这种超过200万台的巨头组合,是在2017年,且都是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如今,力量的天平彻底逆转了。
2024年,一汽大众零售160.9万辆,同比下跌12.9%;批发160.1万辆,同比下跌13.5%。上汽大众零售120万辆,同比下跌2.6%;批发114.8万辆,同比下跌5.5%。一汽丰田零售79.8万辆,同比下跌0.5%,批发77.8万辆,同比下跌2.7%。广汽丰田零售77万辆,同比下跌14.5%。

无一例外的同比下跌,凸显出合资阵营的惨淡现状。如今无论是市场热度还是新车关注度,合资品牌都远不及比亚迪、吉利、奇瑞,乃至造车新势力的小米、理想们。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将极大的考验着这些合资企业的掌舵者们。
好消息在于,国内新能源车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增速有趋缓的迹象,另外业界关于“油电同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种背景下,有着成熟可靠的燃油车技术积淀的合资品牌,能不能在补齐智能化短板后迎来一波“小阳春”?或将成为2025年车市最值得关注的话题之一。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