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打算周末的时候去试驾iCar V23(图片|配置|询价)的,结果今天中午去试驾银河星舰7的时候发现汽车园区里比亚迪的4S店搬家了,原址改成了iCar中心。于是我本着“贼不走空”的心态,进去体验了一下iCar V23的动态,由于是午休时间,店里只有一个销售小姐姐,她表示自己不是试驾专员,所以体验上可能会有差异。

根据销售小姐姐的说法,首批到店的试驾车型只有两驱版,我想这其实一方面是因为iCar想留住最后一点悬念,四驱版我猜可能还会有此前没公布的配置,如在顶配版里加上手机无线充电(纯粹个人瞎猜,没有官方背书);另一方面也体现了iCar对这个仅有100kW功率单电机的两驱车型调教的自信。你别说,试驾过程中我最满意的还真就是动力表现。先别急着骂,我知道100kW功率的动力水平对于大多数习惯了国产大马力SUV的朋友来说完全不够看,但这台V23的动力表现的确还可以。这里我觉得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试驾路线,这次的试驾路线是城市铺装路面,其中有一段由于长期被大卡车倾轧导致地面起伏比较大,全程限速70km/h以内。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城市路况,下面我所有的描述都只针对这台车在上述路况的表现。

为什么明明动力不强我却一点也不觉得不够用?分析下来我觉得原因有三:一是我从看到纸面数据的时候开始就对这台两驱版的动力完全不抱期待,正所谓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这当然是一种玄学。二是在70km/h以内的路况下,动力不足的问题没有被暴露出来,如果各位试驾的时候有机会上高架桥甚至是高速路段,当速度上到100km/h以后再踩电门估计就能感受到动力的不足了。三是厂家刻意调教导致的结果。我尝试过经济、舒适、运动等各种驾驶模式,除了经济模式的时候起步大约有1秒的延迟外,其他模式下车子都非常灵敏,有时候甚至觉得过于灵敏了。这种调教带来的好处是在市区红绿灯起步不怂,代价则是续航尿崩,从官方给出的60度电池仅有401km续航也能看出,这很有可能是风阻系数高和电门初段调教过于灵敏的共同结果。
再来看看方向盘和刹车,方向盘手感偏重一些,但还是匹配这车的定位的。在掉头的时候我发现,虽然车身尺寸只有4.2米,但并没有因此带来更小的转弯半径,和我刚刚试驾过的星舰7在相同的路口掉头半径几乎一样。刹车脚感有些奇怪,在刚开出去200米以内的时候脚感偏硬,需要更用力地踩下去才行,但是过了一会儿就正常了,我跟销售检查过刹车力度调节选项,发现一直都在舒适选项上并没有切换过,所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试驾过程中我还用40km/h左右的速度过了几个比大的坑洼,把销售小姐姐颠的花枝乱颤,我自己也吓了一跳。其实进坑前是有预感会有比较大的起伏的,但是没想到整个车身给我的感觉是直接蹦起来了,难道这就是在城市中体验“越野快感”吗?

我特意留心看了一眼前排玻璃,的确换成了双层夹胶玻璃,但是在升降玻璃的时候有一种明显的“货车感”,不知道怎么描述才更准确,总之就是这块玻璃的形状和升降时候的质感都很像大货车。此外,在开车过程中我还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事情,虽然前排座椅有电动高度调节,但一直要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才能让视野保持良好,同时左手手臂能倚靠在车门上,这种高度差让我感觉开在路上很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急转弯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拼命减速以防侧翻。
试驾体验的最后就是我简单尝试了一下两驱版的辅助驾驶功能,一句话概括就是不可用,路上有线的时候也经常跑偏,划线不清晰的路段则是直接放飞自我左右乱开。我猜大概率大疆的智驾系统也会是四驱顶配独享。

总而言之,这次的试驾算是彻底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再加上官方实锤了电池混用的事实,完全打消了我入手iCar V23的念头。因此,对这台车我给出的结论是:这是一款不适合家用也不适合越野,只适合凹造型的花瓶车。
当然,假如你就是喜欢iCar V23的造型,不在乎其他,本月16日最终定价最低入门款能做到10万以内,那么就买入门款,凹凹造型也足够了。
好,本期内容就到这里。欢迎大家点赞、收藏、评论、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