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阶段属于新势力造车的关键窗口期,主力军是国内的科技巨头,有的选择通过技术赋能,比如华为系;有的则直接亲自下场,比如小米。
极越07是百度和吉利合作的结晶,双方在各自领域都是老牌选手,这样的组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它是否能盖过小米SU7的风头呢?

01、设计风格有哪些不同?
极越07的设计语言自然是延续自极越01,不过这个风格在轿车上貌似效果更佳。
车头智能交互大灯采用了锐利的箭羽型设计,比烂大街的分体式设计更有辨识度一些。
前轮上部的车身比例很薄,腰线光影效果也比较丰富,车顶的线条也比较流畅,让车身姿态显得更为矫健。
外观原创度很高,同时也比较好地体现了科技感。

极越07的车内采用了极简的设计风格,仪表台呈环抱式,最引人注目的是半辐式方向盘和中间的超大屏幕。
这块屏幕尺寸达到了35.6英寸,分辨率为6k,而且采用了正中间的布局。
显示效果可以在全屏、双屏、三屏之间切换,没有大连屏常见的黑边,显示效果确实很震撼。
只不过,这个屏幕既不靠左也不靠右,布局需要适应。

小米SU7已经上市了一段时间,大家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相比之下小米SU7的L113更长,车身比例上会更接近传统燃油车。
车头浓眉大眼,姿态非常运动化,外观也属于非常优秀的设计。
只不过,小米SU7车头和车身部分位置的比例,确实和保时捷比较接近,从纯粹的原创度上看打了一点折扣。
内饰部分小米SU7的布局相对更传统,保留了液晶仪表,中控屏尺寸为16.1英寸。
此外在方向盘和中控台上保留了大量的实体按键,小米的初衷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加容易上手。
小米SU7的中控屏下方甚至能够加装功能按键,后排座椅也提供了平板接口。作为小米闯荡汽车行业的第一款车,SU7更强调中庸实用。

02、智驾功能的区别在哪里?
极越07采用的是百度开发的Apollo Self-Driving高阶智驾系统,简称ASD,这也是目前为数不多的纯视觉高阶智驾解决方案。
硬件上,极越07标配算力508TOPS双Orin X智能驾驶芯片,标配32个感知传感器,包括11个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9个毫米波雷达。
无论是计算能力还是感知能力,都达到了行业头部的标准。

算法层面,百度将原来应用于萝卜快跑的L4级ADFM智能驾驶基础模型整合进了极越07的智驾系统,这是支持全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大模型,安全里程累计超过1亿公里,这也让极越07在软件层面拥有了可以正面PK华为等一线智驾的底气。

因此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极越07能够感知识别200米内的矿泉水瓶大小物体,还能分辨植物、预判行人运动轨迹。即使在雨雪雾霾天气或者夜晚等光线不足环境中,也能保持不错的识别率。
在高速工况中,能够有效的完成上下匝道、自主超车、自动避让等功能。

在城市工况中,极越07能准确的识别斑马线、红绿灯。完成礼让行人、无保护左转、避让非机动车等关键动作。另外,百度Apollo云端算力达到了5.5 EFlops,让模型可以更加高效的训练和快速的迭代,迭代周期能达到一周一次。
2024年年底,极越将实现全国都能开。

小米SU7的智驾功能在高低配上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低配车型只有一颗Orin X芯片,感知元件数量为24个,且没有激光雷达,采用视觉方案。
低配的小米SU7只有高速NOA功能,城区智驾功能比较弱,整体上功能会弱一些,基本上就是为了拉低入手价格。

高配车型使用了两颗Orin X芯片和更多的感知元件,也装备了激光雷达。
在算力上和极越07相当,但是实际的智驾能力是有区别的,小米SU7的底层算法是经典的变焦BEV+OCC占用网络+道路大模型。

小米的变焦BEV技术,能够在不同场景中提升识别的精度,能让车辆在泊车和城区NOA工况中有更好一些的感知能力。
但是,小米的大模型还在积累阶段,数据验证里程才开始没多久,还需要不断的迭代。整体而言,还达不到极越07的成熟度。

极越07的纯视觉+端到端的方案更为简洁高效,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小米SU7目前已经开通了10个大城市的城区NOA功能,并且在极少数车主中更新了全国都能开的先锋体验版,但是全国性批量推广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
高低配的区别对待,也会让部分车主永远无法得到高阶智驾的体验。

03、续航和充电谁更有优势?
对于纯电车型而言,充电和续航是日常使用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极越07总共3款车型,其中:
标准版本采用400V架构,电池容量为71.4kWh,CLTC续航660km。
长续航版的数据比较有亮点,同样使用单电机,配备100kWh电池,CLTC续航880km。
性能版本采用800V高压快充平台,电池容量93.4kWh,最大功率530kW,最大扭矩653N.m,零百加速3.5秒,CLTC续航达到了770km。

日常代步通勤,推荐购买长续航版本,880km的续航基本上可以满足省内高速通勤的需求。
如果是城市代步的话,随便怎么开,一个月都只需要充2次电。
而性能版不仅加速能力值得肯定,搭载的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充电速度也很能解决充电焦虑问题。

5C的充电能力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600km,算下来1秒钟增加1km续航,这速度体验过之后相信就会爱上。
值得一提的是,极越的充电桩和极氪、蔚来是互通的,可以借助它们的充电网络实现更方便的充电体验,这一点对于极越07的消费者而言很有优势。

小米SU7的车型排兵布阵和极越07是类似的,也是3款车型,其中:
入门版续航为700km,相较于极越07有小小的优势。
中间配置的续航达到了830km,要弱于极越07的长续航版本。
而且,小米SU7使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极越07价格更便宜,却使用的是三元锂电池。
小米SU7顶配和极越07的性能版价格一致,最大功率上弱一点,最大扭矩要高一点,实际加速都是3s级的水平。

小米SU7的两款低配车型续航表现都很不错,即便是400V平台,快充功率也是够用的,在同级别中也属于能耗比较低的车型。
顶配同样使用了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同样具备5C的充电能力,充电12分钟,可以补能510km。
因为电池容量稍微大一点点,另外极越的充电优化更好,小米SU7顶配的充电速度还是要慢一丢丢。
不过这2款车都属于目前市面上将性能、续航、充电、极速等各指标平衡得比较好的车型。

结束语
吉利集团在汽车行业中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浩瀚架构已经诞生了百万级豪车,所以,极越品牌拥有扎实的造车功底,从设计上就可见一斑;另外,百度在智能化上发力更早,积累更深。所以,极越07是强强联合的结果,在品牌的广泛影响力上要弱于小米SU7,但实际产品力对比结果可能要反过来。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