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们消费者应该转变态度——我们花钱消费,不是花钱买个爹,不是要处处维护品牌方,得让他们卷起来、拼起来、实惠起来,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真不能理解买个消费品还能带入真情实感的,还能自发自愿自觉的帮品牌做互联网舆论维护的。不管是车还是手机,搞得跟流量明星粉圈似的。你花钱买东西,还要帮人家免费打工,那岂不是双赢局面——商家赢你两次?
之所以要特意说一说这个问题,是有感于现在网络割裂越来越严重,你说性别、地域、学历割裂也就算了,买个消费品啥的都能割裂。尤其是汽车和手机,搞得跟流量明星粉圈一样,再加上厂商有钱各种买营销买水军,乌烟瘴气。
我这里要说明一点的就是,当孝子去维护品牌≠夸奖品牌的优点。大家夸008空间大底盘ok,大家夸c16内饰做工更精细车机能打8295良心,我认为无论是008还是c16车主,只要你相对客观,就都会承认的。
那么,提出其他品牌的缺点,是不是=当自己品牌的孝子去贬损其他品牌呢?我认为这里有个度。
我现在说c16三排空间拉胯坐板凳底盘调教差→ok,但如果我进一步得出结论→c16垃圾→买c16的被骗了/太傻了,那么我就成了008的孝子了。
你现在说8月销量,c16销量暴打008→ok,但如果进一步得出结论→008垃圾c16牛笔不然为啥008销量差这么多呢?那么你就成了c16的孝子了。
为什么有的消费者会无脑维护自己消费的品牌,根源在于:消费品不单单是一个消费品,而是一个与自己身份、品味、地位挂钩的存在,我们为消费品附加了一个“宗教价值”,从本应是商品的主人变成了消费的奴隶。
例如: 出入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样的衣服,开什么样的车,消费什么样的商品和服务等等。于是,消费的高低成为了人们体现地位、明确社会身份、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生存意义的虚伪符号。
但拜托,c16和008同为20万以下的六座车,是和社会身份自我价值之类定义无关的。开c16或者008时遇到另一台008或者c16时,你会觉得你比他高一个档次吗?
所以,什么零跑奕派,问界理想,什么特斯拉、比亚迪,归根结底就是消费品,有不足的地方咱们就要指出来,不要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扣帽子。
我们花钱了,我们应该是“上帝”啊,结果很多人就好像认拜一个新“上帝”。粉圈为啥被人嘲笑,因为他们心甘情愿当韭菜,割割姐姐们随便弄点劣质文化产品,他们都趋之若鹜、感恩戴德。
至于其他一些恶意黑车的人,如果你是有偿服务,我觉得你比那些无偿去黑的,还是强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