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去美国体验了特斯拉的FSD(Full-Self Driving),并在微博上发布了自己的试驾感受。

或许是作为“礼尚往来”,马斯克也在推特上转发了一条有关小鹏新车的消息。这条消息是一则来自外媒的报道,内容大致是:代号F57的小鹏新车型或将采用纯视觉路线,而不搭载激光雷达。

不过,针对该新闻,马斯克并未给出任何评价,只是发了三个“点”。但这也足够了,毕竟马斯克的社交媒体,可是全球瞩目的焦点,说它是一块值钱的“广告牌”也不为过。
小鹏也借着东风,公开了一些关于这台F57的新消息。这款新车将正式命名为P7+,何小鹏给出三个看点:P7+、5米+、技术+。

这三点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技术+。这款车有望成为小鹏首款无激光雷达且能实现高阶智能驾驶的车型,也将成为小鹏下个阶段的“科技标杆”产品。
P7加强版?更像是新车型
虽然从命名上来看,P7+像是P7系列的“加强版”,但事实上这款车与P7并非同平台,而是与小鹏G6同属F平台。
从尺寸上来看,P7+要比P7i大上一级。P7i的车长为4888mm,而P7+将会超过5米。此外,从目前发布的新车渲染图来看,P7+的L113与前悬相比P7i看起来都要更短。因此,这款车应当是一台更加注重车内空间的车。此外,P7+或与最近发布的MONA 03相同,采用掀背式尾门。

在充电方面,P7i很遗憾未能搭载800v高压平台,但通过大电流的方案,也让最高充电功率到达175kW。但P7+大概率可以用上800v高压平台,并且在最大充电功率方面,应该可以轻松超过200kW或更高。
并且,800v与400v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充电速度上。相对来说,800v充电桩更“不挑桩”,能在各类充电桩上都发挥出最大实力,而400v平台车型需要大电流才能实现更高的充电速度,但目前市面上支持大电流方案的充电桩,相对来说少于支持800v的充电桩。
从整体定位上来看,P7+略高于P7i,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运动属性,或许这部分会通过舒适、空间等方面来替代,这部分还要等到内饰等更多信息公布后才能知晓。
或许不少人对P7+这一命名感到疑问。明明是P8的水准,为何要纳入P7家族?
当年,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是首个突破10万量产下线的纯电动新势力车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都是小鹏的“当家销冠”。但随着极氪001、小米SU7、智界S7等同类车型竞争越来越激烈,P7的销冠地位也未能延续至今。

或许,这种命名既体现了小鹏对这款新车的期望,也是希望通过这款新车从而带动整个P7家族的势头与销量。
拿掉激光雷达,体验还得在线
从官方公布的图片来看,这款P7+并没有搭载激光雷达。但何小鹏在微博里也说了这样一句话:“小鹏P7+的使命:开启智驾新时代!”
这也预示着,这款车将是小鹏首款无激光雷达实现XNGP的车型,这或许也是令马斯克关注的原因之一。
从技术角度来说,小鹏虽然是率先通过激光雷达,实现城区道路导航辅助驾驶的车企,但小鹏也从一开始,就做好了“抛弃”激光雷达的准备。
早在2020年,时任小鹏自动驾驶中心副总裁的吴新宙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视觉感知的重要性。他强调,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核心是视觉感知能力,视觉方案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会决定该自动驾驶方案的高低优劣之分,以及功能的鲁棒性和稳定度。

小鹏目前对激光雷达的使用,更多的是一种补充作用。相比于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来说,针对静态物体与城区内低矮障碍物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吴新宙对激光雷达的使用,用了“收敛”来形容。在去年吴新宙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他表示,小鹏用激光雷达非常收敛,建图、定位、传感器和激光雷达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也曾有媒体报道称,小鹏虽然计划拿掉激光雷达,但还是会利用毫米波雷达,而不是像特斯拉一样完全拿掉所有雷达。对于更加复杂的中国路况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拿掉激光雷达,也需要有足够的软件实力。今年2月,何小鹏发表内部公开信,其中提到2024年研发预算同比增长超过40%,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年度研发投入共计35亿元,并且还要招聘约4000人。在小鹏520 AI DAY上,小鹏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正式上车。

但用户的角度来看,拿掉激光雷达,倒像是一种“减配”行为。与其他车型对比时甚至会变成“不利因素”。因此,小鹏还是需要从体验下手,向公众证明,这款车即便没有激光雷达,依然是辅助驾驶第一梯队水准。
写在最后
很少有人会质疑小鹏的技术水准。
从800v快充与超充站建设,到激光雷达上车与XNGP落地开城,小鹏在速度与效率上都名列前茅。
论智能化、电动化,小鹏都没得说,大众选择投资小鹏也能证明这一点。但在P7之后,小鹏一直缺乏一个具有持久力的爆款,来当这些技术的“载体”。
P7+能成为小鹏的下一台爆款吗?或许还需要等待它的更多细节,才能给出答案。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