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800V只是快充?15年就量产800V的比亚迪表示:狭隘了

    白菜研究所Jarvis头像白菜研究所Jarvis头像
    白菜研究所Jarvis2023-12-23

    800V其实是一个比较泛的概念,绝对不只是一个快充而已,而且也不一定精准对应800V。

    首先800V这个概念是指整车电气系统电压,而且400V和800V都是一个范围的统称。

    高压电气系统电压范围一般为230V-450V,取中间值400V,称为400V系统;整车高压电气系统电压范围达到550-930V,取中间值800V,统称为800V系统。

    而且这个800V的概念也是分成好几个部分的,理论上完整的800V平台是要包含动力电池、电驱、电源等所有高压部件。像现在说的800V基本上都已经是完全体的800V平台了,但这玩意在最早出现在量产车上并不是主打快充,而是性能。

    2015年,比亚迪15款的唐DM和15款秦EV就是800V高压平台,按照今天的定义看也只是少了快充。

    而且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老是拿保时捷19年那个平台来宣传起了多大的带动作用,可能工程师层面的兴奋点在这里,但市场并不是。如果这玩意真这么好使,15年就有量产平台的比亚迪不是早就能乘风而起了嘛?

    而且在国内新能源产业链优势如此明显的情况下,总拿海外硕果仅存的几个东西来当标杆,多少有点没意思了。

    所以这里还是结合800V的特征和800V实车应用历程最长的比亚迪的产品节奏来聊聊这个问题。

    早年800V架构,对车端意义更大

    2015款唐DM那款车,相信不少车友还有印象吧。

    这个四秒级的零百在当年也是非常拉风了,有不少人都是买了之后去和别人崩加速的。而且有这个动力水平的底子,改装后参加直线加速赛或者其他比赛的人也不少。

    当年唐这个动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800V平台的加持。800V高电压平台下系统铜损更低,电机逆变器功率密度更高,简单说就是同尺寸下电机的输出功率更高。15款的唐DM就是依靠这个优势,能在8年前就做出中大型SUV4秒级的零百加速。

    而且后续保时捷Taycan(图片|配置|询价) Turbo S选择800V,更多的应该是出于对纯电车型轻量化、高集成的极致性能的追求,毕竟都Taycan了,肉了能行?熟悉保时捷调性的朋友,应该也会更赞同保时捷追求性能大过追求一个快充吧?

    更何况800V由于电流更小,理论损耗也低,就是这个公式,Q=I方RT,这一点其他几位老师说的也很清楚了,就不展开了。

    所以基于动力层面,当年唐DM的强悍动力一直被低估了。相其实比亚迪15年这个800V的高压电气系统难度和开拓意义远大于某品牌的辅助电池系统48V,但宣传力度上比亚迪还是有待提升啊。

    而且当年的800V没有把充电系统全部纳入的主要原因其实还是基建完全不支持,用户拿到也没用。

    因为及时是当下,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甚至仅有2%,市面上某800V充电功率最大确实能到600A,但是能找到几个桩子呢?

    更不用说2015年那个时间节点了,可能你连慢充桩都找不到。所以早期节点,甚至当下这个时点,很多车主的800V快充能用满都挺难。

    那么为什么到今天,800V突然还是雨后春笋一般出现?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800V是未来,当下看其实还在过渡期

    就如前文提到的,电流超过300A的公共超充桩仅有2%,主流依然是120KW桩子。而且普及800V对应的充电桩,进度不会像120kw那么快了。

    升级碳化硅、升级热管理、电源管理系统,导致800V的充电桩成本,保守估计相对120kw要翻5-10倍。

    而且800V对应的360-480kw的输出功率,需要电网升级来匹配。而且一般一个充电站十个左右的桩子是正常的,这合计输出功率相当可观了。而且还得支付房租、维护等运营费用。

    所以,虽然支持800V的车子数量越来越多,但桩子的普及可能还有滞后性,只能等碳化硅这些关键元器件降价,而且800V的车子数量级再跨越一下,才可能开始有效普及。

    其实现阶段提升充电体验的因素,还有很多,远不止暴力堆快充这一条。

    稳定、易用才是核心

    针对现阶段120kw的桩子仍是市场的绝对主力,其实更好的方案是充分利用现有基建,实现充电效率最大化。

    就这个角度,比亚迪的双枪超充明显现实意义更大。以腾势N7为例,双枪超充最大功率可达230kW,公共快充桩上实现15分钟充电350公里。

    其实现在很多充电站闲时利用率也不高,其实就是有空位就双枪超充,人多就单枪快充,进可攻退可守,岂不是最舒服?

    而且除了现有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之外,冬季充电效率也是老大难问题。这块像比亚迪的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就很有用,还是腾势N7,依靠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能让电池满充时间降低30%,北方用户冬天也能有不错的体验。

    这个其实才是稳定易用,体验好。

    总结

    其实也不难理解,800V快充好吗?当然好,充电速度那么快,SiC加持电耗表现也好。

    但技术有时候就这样,你有不一定符合时代,根据现实情况适时推进可能才是体验最好的。毕竟什么阶段、解决什么痛点。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手握800V这么多年,一直也没特别激进的推进,反而是围绕真实体验修修补补,五大首创技术解决充电难题

    技术好到体验好,这个中间是有距离的。

    不过随着800V热度的提升,相信应该用不了太久就能看到一个比较不错的普及率了,届时依托更加完善的基建水平和技术经验,800V的“增值体验”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万次阅读
    86评论
    48赞同
    收藏
    分享
    86评论
    48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