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混动车的智能之路

    蔚蓝星球EV头像蔚蓝星球EV头像
    蔚蓝星球EV2023-12-22

    昨日《Hi4≈DM5.0》视频下,有深蓝车主评论反馈了深蓝增程器的详细工作模式,最有意思的是“如果开了云端计算保电策略,设了导航后,遇到长上坡后跟着个长下坡的,他就不补电,比如g5京昆高速元谋到武定这一段,先是长上坡,限速80-100,他发动机转速就1千多转,让电量慢慢掉,掉到了28%后登顶开始长下坡,下到坡底电量正好是智能保电初始值50% ”。

    这让我回想起了DM-i刚发布后我写的一篇文章《DM-i在高速和山区怎么开?》,当时曾畅想过这种设计,仅仅2年,就看到了深蓝实现了这个设计。中国车企还是挺卷的。

    以下是旧文部分:

    ==比亚迪的智能汽车之路==

    谈起智能汽车,估计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特斯拉的辅助自动驾驶或其它厂家的智能座舱,比亚迪在这个方面从未掀起过波澜,更不用说引领潮流了。

    但我觉得,比亚迪可以找到的突破点是驾驶模式。可能是从日系车开始,有了ECO和SPORTS模式,配置高点的再加上雪地、沙漠等模式。然而这几种模式就是动力系统的终极形态吗?我看不尽然。

    就比如高速行驶,一辆车根据GPS信号及车辆时速,非常容易知道现在是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此时为何不自适应地调高SOC限定值呢?现如今很多车辆都有随车速升高调高音量的功能,SOC为什么不也这么设置一下呢?

    再比如,平坦的高速公路行驶,其实节能的开法是降低动能回收力度,而下坡路况最好加大动能回收力度。如果车辆根据GPS定位能自动调节动能回收强弱,应该会给驾驶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吧?

    可以进一步细化:沪宁高速模式、重庆模式、拥堵模式、冬季模式、夜间安静模式、救灾模式等等。车辆现有的传感器已足够支撑这些模式的自动切换了。另外,现在多数司机出行都会用导航,车辆控制系统也可以根据导航路线规划好驾驶模式,甚至根据实时交通拥堵信息动态调整。与其要求车主有智商,不如让车辆更智能。

    这种智能驾驶模式,纯电动车型限于只有电这一种动力源很难拓展,而DM-i车型有两个动力源,是有操作空间的。地球人都知道DM-i中的“i”代表intelligent,希望这个“i”做到名副其实。

    在所有这些驾驶模式中,皇冠上的明珠我想应该是进藏模式,我替比亚迪想了一个很酷的名字——TMD(Tibet Mountain Drive,西藏山区驾驶)模式。希望比亚迪的工程师能挑战一下这个TMD。也许,今后所有厂家的新能源车可以举办一个TMD大赛。

    特斯拉公开的使命与追求其实并不是自动驾驶,而是这句话“Tesla’s mission is to accelerate the world’s transition to sustainable energy.” (特斯拉的使命是加速世界向使用可持续能源转化)。比亚迪如果能在驾驶模式智能化上做一些工作,不仅能改善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往大说是实践碳达峰碳中和的一种努力,从这个角度看,这件事是很有意义的。

    次阅读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2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