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增程式,就有人说技术落后效率低下。几个月以前我本人也在直觉上认为phev插混更合理(比如长城),低速用电高速用油(其实本质还是丰田油混那套思路),这里面没有考虑什么技术先进与否,一套电池电机加一个两档变速箱有个鸡毛技术!就是先天觉得更合理。但是又怀疑增加了变速箱,会不会降低可靠性,增加重量……
而增程,发动机改发电机,然后用电驱动车轮电机,能源二次转化,这不脱裤子放屁么?
后来才发现里面的一些细节跟设想的不一样,不详细了解不会知道的技术细节。
比如,插混的变速箱,本身也会造成能量损耗,变速箱带来的重量也会影响动力表现,变速箱侵占空间带来的负面影响和自身可靠性。我开了十几年高尔夫和马自达,对变速箱可靠性非常在意!以后细说
而增程呢?虽然有个能源二次转化效率的问题,但是实际上转化效率可能比大部分人以为的更高一些。另外,发动机改做发电机之后,只工作在最高效率区间,实际上能耗表现是很可以的,甚至都不用技术特别先进的发动机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务。而且没有了变速箱,重量更轻更省空间。
那么实际体验到底如何呢?
先说理论油耗。
事先说明,所谓的馈电油耗,都是某些车媒体为了满足网友的好奇心,用特殊操作测出来的结果,因为实际上无论是增程还是插混,都有自动保电,日常使用都开不到车辆馈电,只能手动强制把电耗干测试。理论上插混更省油一点点。实际呢?
以我之前的购车目标长城蓝山为例对比理想,媒体实测下来,长城不但没有省油,反而比理想更耗油。这个结果我不是很理解,不知道长城把油烧哪里去了。
再说实际使用。
增程车实际用车情况就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市区短途出行,这期间只要正常充电就完全不用烧油,油耗接近于0。
插混车呢?因为我现在没有开插混,身边也没有开插混的朋友,不好判断,所以开这个帖子,欢迎大家贴图共享,看看每辆车进一段时间的真实使用情况。
我先来,这是买车之后的总里程和近几个月的油耗情况,车是理想L7air ,家用充电桩我们这里是固定0.51元没有峰谷电价。周围公共充电桩充电,用理想积分抵扣服务费之后大概是6毛钱一度电。

总里程8千多公里,每个月快2000,比我换车以前高很多,以前是一个月一千多公里。可能因为电费便宜所以愿意开车了。
接下来是前几个月的能耗情况,对比每个月的电表电费,我觉得理想给的数据还是准确的。实际使用基本就是一公里一毛钱的电费。

11月还没有用油

10月出行没有超过连续200公里以上 也没有用油 増程器每隔27天自启动维护一次。13.1的油耗不是驱动油耗。

9月不知道什么时候启动了増程器,可能是某次忘了充电

8月自驾去了香格里拉 中途停了三次充电吃饭休息 也故意用油跑了几段消耗点油量

7月刚买车不久,没经验加满了一箱油。后来总觉得不烧油不放心,跑了几段
总的来说,我长途出行不算多,一般也就100公里左右周边游玩,充满电从家里出发,到目的地找地方充电(有时候不需要充电也特意充,可以省停车费),这个距离来回都不用油。再远的话,我会在一个半小时在服务区停车充电,顺便休息上厕所,一般是停25分钟左右,充电也有90了。
总结:买理想四个月,家里装了充电桩,电费大概每公里一毛钱不到。一箱油加满到现在,邮箱里还有大概600公里的油量。
我的能耗跟很多理想车主应该差不多,当然不能代表全部,欢迎其他理想车友补充。
别的不说了,就是想让大家都来晒图,看看各自什么车,什么能耗。用实际情况横向对比一下,这比辩论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