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个无所事事的周末
华为余承东一条朋友圈
把51君从10点的被窝里扯起
是何大事?
竟是余大嘴公开撕逼某车企一把手连什么是AEB都搞不懂!
黒,这感觉,刺激!

有瓜不吃不专业,为了吃下这11月的第一个大瓜,51君忍痛告别温柔乡(枕头和被子,别多想),浪迹天南地北,阅尽无数瓜圈,最终摘取新鲜熟瓜献给各位。
首先看余大嘴朋友圈完整文字内容“赶紧体验吧!(笑脸)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的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偷笑)”。

AEB?全称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中文名称“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看到这51君就纳闷了,这不是我家5年前老大众都有的功能吗?怎么还有车企一把手不认识,难道是某个老派一把手英语不好?

排除学历问题,这显然是有仇啊!51君先是回想了最近问界销量崛起后可能得罪的车企。难道是理想,近期就有理想员工在朋友圈称问界是东风小康,M7原型3万就能买,长得丑有根本原因。
但是细想,终端销售的个人行为,怎么会吸引余承东注意呢?显然另有其人。难道是广汽集团原副董事长袁仲荣?因为在前段时间的“新能源汽车论坛”上,他曾公开表示华为造不好车,是因为华为找的小康... ...
当51君以为真相时,才发现,原来他也不是余承东所说的那个人。因为余承东朋友圈明确指出,不懂什么是AEB的车企一把手。那么真相... ...

不卖关子了,余承东说的这人正是小鹏汽车的CEO,何小鹏。一直以来。小鹏和华为问界虽然在市场上有所重叠,但似乎并没有直接矛盾,那么如今究竟怎么了?
首先必须指出,矛盾是何小鹏挑起的。原来之前在某媒体采访中何小鹏被问到“谈到智驾,小鹏更愿意强调的是城市NGP,但根据我们对问界新M7的大定用户调查,很多人都愿意为AEB买单”。(来源42号车库专访何小鹏)

对此何小鹏认为,友商讲的AEB,99%都是假的,全都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同时小鹏汽车的人也去问了,问界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正是因为何小鹏的这一番言论,激起了余承东的不悦,并在朋友圈公开反驳。甚至在之后余承东还补充何小鹏这是对行业技术进展和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
余承东这番言论颇让51君感到吃惊。毕竟小鹏汽车正是以科技智能起家闻名的车企,而何小鹏本人更是被认为是科技圈造车的典型代表,如今竟然在AEB这种基础驾驶知识上被揭露无知老底,被余承东指出不专业?

另外余承东还指出,小鹏汽车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因为连AEB基本功能都没有做!这一语出来就细思极恐了。如果真连基本主动安全都做不到位,那接下来面临小鹏汽车的,就是严重的品牌危机。
而对于余承东这一番炮语连珠的揭短,何小鹏则是在朋友圈中回复“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么(偷笑)”。
何小鹏这回复在51君看来,回复了,但又好像没有回复,明显是底气不足了。一方面何小鹏根本没有对余承东发表观点进行辟谣辩证,另一方面则是强调余承东“非行业”身份,试图转移事情关键点。
随着事件的发酵,参与吃瓜的人也越来越多,像是极氪的朱凌(副总)就在微博上表示“AEB只是个基操”,不得不说,朱凌在这时候的一番“吃瓜言论”,就是在落井下石。

由此来看,不论事情下一步走向如何,51君都认为何小鹏输了,输了人品。点名道姓抨击友商,无根据肆意评价,甚至是人生攻击,种种行为,都不是一个有担当的车企一把手该有的行为。
可能有读者认为,车企负责人为了营销自家品牌,大放厥词的行为司空见惯。例如理想汽车的李想,智己汽车的刘涛,甚至是余承东,都经常因为夸张的言论导致营销翻车,而何小鹏这也不过是一次普通的营销翻车事件罢了。
对此51君却不这么认为,正如前面所说,这是人品问题。作为车企一把手,以产品为出发点与对手比较无可厚非,但何小鹏此举没有经过事实举证就肆意否认友商的产品技术,说难听点,这就是恶意抹黑的下流行为。
当然此事尚未盖棺定论,一切结果还有待更多新瓜出炉,但关于小鹏汽车,51君确有更多话想说。

例如小鹏回应中提及的“行业乱象”,51君认为在评价别人之前,何小鹏更应该内部自查自纠。像是近期小鹏汽车受到了数百位P5车主的联名维权,多年前被许诺的开放全国城市CNGP功能,如今却被小鹏汽车抛弃。
而小鹏方面,则是用一则《关于小鹏P5(图片|配置|询价)城市NGP功能升级的说明》敷衍车主会在2024年升级。试问,小鹏P5作为小鹏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车型,为何不支持小鹏引以为傲的NGP功能,另外小鹏NGP真的到了可以全面放开使用的阶段吗?

一方面,在车主买车时用各种销售话术让消费者以为小鹏汽车是当下汽车智能化的领头羊,另一方面,宣传的各种智能化技术却总是迟迟不落地。请问,小鹏汽车这是不是带起来了夸大宣传的行业乱象呢?
如今车企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10月销量成绩,小鹏突破2万辆,问界也重回万辆俱乐部,可以说,两个品牌都处在最好的时候。市场竞争无可厚非,但作为有影响力,有担当的车企,在市场竞争营销时,更有责任感些,是不是会更好呢?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