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重量是制约新能源汽车行驶距离的重要因素,轻量化技术的应用可降低整车重量,因此车身轻量化已成为行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电池托盘是新能源汽车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池系统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其重量占电池系统的20%-30%,它需要高精度、耐腐蚀、耐高温、抗冲击等性能,所以材料的选择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
一、电池托盘的应用材料
汽车电池总体结构可分为:动力电池模块、结构系统、电气系统、热管理系统、BMS 等,动力电池模块是新能源汽车动力输出的重要部件,其负责能量的存储与释放,决定了汽车的行驶里程,是新能源汽车的 “心脏”;电气系统的主要组成可分为两部分:高压跨接片或高压线束、低压线束和继电器组成,高压线束可将能量输送到各个所需部件中,线束可对各类信号进行实时的检测与控制;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风冷、水冷、液冷等,热管理系统可保证电池的温度的恒定,调节汽车运行或环境中的温度,保障电池的正常运转;电池管理系统(BMS)可对电池进行保护,控制电池的电流大小及电池的充放电过程;结构系统即为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它是电池系统的骨架,可为其它系统起到抗冲击、抗震动及保护作用。电池托盘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开始的钢制箱体,发展到目前的铝合金托盘,并且朝着效率更高的铜合金电池托盘发展。
1. 钢制电池托盘
钢制电池托盘主要采用的材料为高强钢,其具有价格经济,有优良的加工及焊接性能,在实际路况中由于电池托盘受到不同工况的影响,如易受到碎石的冲击等,而钢托盘因为有良好的抗石头冲击的能力。
钢制托盘也存在其局限性:① 其重量较大,装载于车身时是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的重要因素之一;② 钢制电池托盘由于其刚性较差,在发生碰撞过程中易发生挤压变形,从而使得电池发生破坏甚至引起火灾;③ 钢制电池托盘的耐腐蚀性能较差,在不同的环境中易发生化学腐蚀,从而引起内部电池的破坏。
2. 铸铝电池托盘
铸铝电池托盘(如图所示)采用整体一次成型,其具有灵活的设计样式,托盘成型后不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焊接工序,因此其综合力学性能较高;由于采用了铝合金材料,因此其重量也进一步降低,这种结构电池托盘常用于小能量电池包中。
但由于铝合金在铸造过程中易发生欠铸、裂纹、冷隔、凹陷、气孔等缺陷,浇铸后产品密封性较差,而且铸造铝合金的延伸率较低,在发生碰撞后易发生变形,由于铸造工艺的局限性,对于大容量的电池托盘无法采用铸造铝合金的方式进行生产。
3. 挤压铝合金电池托盘
挤压铝合金电池托盘是目前主流的电池托盘设计方案,其通过型材的拼接及加工来满足不同的需求,具有设计灵活、加工方便、易于修改等优点;性能上挤压铝合金电池托盘具有高刚性、抗震动、挤压及冲击等性能。
铝合金由于其密度低、比强度高等优点,在保证车身性能时仍能保证其刚性,在汽车轻量化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早在1995 年德国奥迪公司开始批量生产铝合金车身,近年来特斯拉、蔚来汽车等新兴新能源汽车造车厂商也开始提出全铝车身概念,包括铝合金车身、车门、电池托盘等。但由于采用拼接方法,需要将不同的部件通过焊接等方法进行拼接,需要焊接的零件较多,工艺复杂。
二、电池托盘的未来发展趋势
电池托盘作为整个电池模块的支撑,经历了从材料到工艺的创新发展,具有多种功能性系统融合的,可靠性更高、功能更丰富的电池托盘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电池托盘的设计也将趋向于功能丰富、强度可靠的方向设计:水冷系统与电池托盘融合设计是目前正在开发的一种方案,替代了外置冷却系统的设计,较大的提高了电池的散热效率。
如下图所示,将散热系统与底板连接形成一整体底板,再将其用搅拌摩擦焊方法与框架连接。在极寒条件下,电池同样需要进行保温加热,隔热保温系统、冷却系统、防护系统在电池托盘上的综合设计将会是未来电池托盘的发展方向。而且针对承载结构的多元化连接以及采用无强度减弱方式的铆接、螺接技术与密封胶结合的设计也将是电池托盘在结构上的创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