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撇开情怀看产品,华为问界是否值得被看好?

    胖鲸头条头像胖鲸头条头像
    胖鲸头条2023-10-11


    全新问界M7(图片|配置|询价)自9月12日上市至今,收获了超过5万张订单,帮助华为智选车业务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也为后期即将上市的智界S9和问界M9两款新车进行了热身。

    今年以来肩负很大压力的余承东看来是可以松一口气了。

    10月6日晚,华为智选车掌门人余承东发布微博,称9月12日上市至今,全新问界M7的大定超过5万台。尤其是在国庆长假最后两天,新款M7分别收获3500台和7000台订单。

    两天超过1万台的成绩刷新了AITO问界品牌获得订单历史的同时,也让整个品牌扬眉吐气了一番,提升产能确保尽快交付成为AITO问界品牌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产品解析:不止有产品力,还有对定价的大刀阔斧

    今年以来,AITO问界品牌和去年月销破万的成绩相比,国内汽车市场白热化的价格战和持续投放的新车型对AITO问界品牌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其中理想L7的热销分流不少原本属于问界M7的销量和声量。老款M7的改款成为稳定AITO问界品牌终端交付的关键所在。

    为此,全新问界M7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价格方面,和之前25.8万元的预售价相比,新M7的价格不仅下调至24.98万元,同时还能再叠加首销期内获得6000元的现金优惠。和去年上市的问界M7高达31.98万元起售价相比,新车型的降价幅度高达7.6万元。这成为推动新问界M7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

    配置方面,华为智选车团队投入了5亿元到新问界M7的工程开发上,并对整车配置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例如,在老款M7上只有高配车型才拥有的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等舒适性配置,如今成为标配;下调15mm的整车重心以及可变阻尼悬挂的引入,大幅提升了整车驾乘书适性以及操控体验感;在安全方面,新车型A柱和B柱的强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升级,车身强度从1600mPa,升级到了2000mPa,整车被动安全性更好。

    更低的价格和更多的豪华车配置,使得新问界M7的性价比陡然上升。尤其是和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理想L7相比,新款问界M7也是拥有高达7万元的价格优势。遥想去年老款M7上市时,理想ONE匆忙之间突然退市,并由理想L7实现垂直切换,还引发了不小理想ONE用户的抱怨。如今新款问界M7上市后,是和理想L7共同成长,还是会重演之前的戏码,也是充满了看点。

    “遥遥领先”:华为汽车生态的扬眉吐气

    此外,包括鸿蒙智能座舱以及智能驾驶ADS 2.0在内的华为的汽车生态成为这次全新问界M7能够热销的主要功臣。得到华为生态赋能的问界新M7在智能网联领域的确有底气喊出“遥遥领先”。

    得益于在智能手机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以及在全球范围内都较少的拥有自研操作系统的能力,鸿蒙座舱不久前甚至还得到豪华品牌奔驰递出的橄榄枝,在奔驰车型上搭载。鸿蒙座舱可以实现:

    和华为手机可以通过“碰一碰”实现设备便捷互联,带来追剧、游戏等应用直接继承和流转。

    小艺智慧语音,可以帮助新款问界M7在网络信号不佳时,提供离线语音导航功能。同时其还能实现语音操控拍照随时分享等多种新奇功能。

    后排HUAWEI MagLink™,能够和华为平板即挂即连,完成多设备联动。由此可以带来车内空间场景的全面拓展:从智能座舱到个人创作室、多人会议室、儿童书房等,几乎无所不能。

    华为的ADS 2.0也是当下国内比较领先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在大众和小鹏以及智己官宣合作之前,华为的ADS曾经是最热门的候选产品。根据问界团队公布的数据来看,较高比例的ADS高阶包选装率,不仅意味着消费者对于华为智能驾驶技术能力的认可,也为华为带来比较可观的收入。

    和之前的版本相比,ADS 2.0可以率先实现不依赖于高精地图的高速、城区高阶智能驾驶。津南年底前,ADS 2.0中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城区NCA)就将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根据截至2023年9月的数据,其平均人类司机接管里程已经高达200km,城市高架汇入汇出成功率高达99%以上,驾驶熟练程度已经堪比“老司机”。而通过在算法层面的布置以及后台庞大的云计算能力,华为智能驾驶ADS 2.0可以做到越开越好开的出行体验。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在国庆长假期间,不少用户其实是来华为线下门店来看最新的华为Mate 60手机,而这部分客户中也有不少当场下定,成为新款问界M7的客户。

    和新势力车企相比,华为这种遍及全国的销售网点的优势是不容小觑的,而且Mate 60的导流效应更是很多传统车企邀请大牌明星都很难获得。毕竟在线下门店亲自体验实车,还是和线上看视频是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华为智选车模式中的线上线下的渠道整合所发挥出的威力,成为华为技术降维之外达成热销的第二重保障。

    从华为到小米,手机厂商造车的优势在哪里?

    最近一段时间,除了华为新款问界M7热销之外,另外一家曾经大张旗鼓宣布造车的手机企业——小米进展也比较迅速。在确定了电动车项目的同时,小米也将布局增程式领域。通过电动车和增程式的双轮驱动,来帮助自己达成三年销售90万台的目标。

    和传统整车企业相比,手机厂商有自己比较独特的优势: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华为、小米这样的手机公司在软件工程能力方面强过不少传统主机厂。无论是在解决车机系统卡滞,还是在自研或者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打造智能驾驶系统上,手机厂商都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至于目前比较常见的通过OTA快速实现软件的持续迭代升级,更是车企从手机企业手中解锁的新技能。

    智能手机时代,竞争一直都是白热化。找出客户痛点并在最短时间内加以解决,历来都是手机厂商能够在市场上存活下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而这种对于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更加快速的理解力以及执行力,是那些传统大车企需要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去适应和做出改变的。

    胖鲸点评

    现在的华为智选车团队亟需一款爆款车型来拉动整体的销量,为之后上市的智界S7以及AITO 问界M9开一个好头。单纯从订单数据来看,问界新M7帮助华为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稳定了终端销量。下一步,问界新M7如何能够绕开之前的老路,避免在高开一段时间之后迅速滑落会成为关键。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且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打造一款经典车型,是余承东和华为智选车团队需要向传统车企所学习的。

    作者

    ZL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