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需要出差,不管是机场也好,还是高铁站也好,一般都会选择开车前往,但遇到限号或者其它的情况,就只能选择打车了,而且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
前几年,通过滴滴打专车,叫到最多的就是帕萨特、迈腾、凯美瑞以及雅阁这合资品牌四大金刚,他们确实是非常经典的B级车,在空间和舒适性方面都是有保证的。
偶尔也会叫到天籁以及亚洲龙,天籁的座椅相对来讲要更舒服,亚洲龙相比凯美瑞在体验方面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整体都是比较舒服的。
但从这两年开始,不管是在居住的城市还是出差目的地城市,滴滴专车能够叫到的燃油车可以说是越来越少了,新能源车型开始成为主流。
而且通过滴滴专车叫到的新能源车型几乎可以开车展了,包括但不仅限于比亚迪E9、比亚迪汉EV、埃安V PLUS、红旗E-QM5、小鹏P7(图片|配置|询价)、零跑C11以及飞凡F7。

在新能源车开始流行之前,主流的说法是新能源车型由于动力舱不需要太大的空间,所以在同样的车身尺寸下可以容纳更长的轴距,所以空间表现会远超同级别的燃油车。
但在新能源车型开始流行之后,尤其是笔者几乎体验到了所有滴滴专车中的新能源车之后,发现问题似乎并不是这样的。

小鹏P7
小鹏P7的轴距达到了2998mm,虽然定位还是中型车,但轴距达到了中大型车的水准,可是空间呢?相信体验过的都知道,虽然谈不上捉襟见肘,但和传统的B级车相比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红旗E-QM5
其它几款车型的轴距其实都要比传统的B级燃油车略长一些,而且空间方面表现要比小鹏P7强不少,但相比传统的B级燃油车来讲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
最关键的是,抛开SUV车型不提,这些新能源轿车的都存在一个最严重的问题:后排坐姿不舒服。

汉EV
在笔者经常遇到的小鹏P7、汉EV(比亚迪E9)、红旗E-QM5以及飞凡F7等车型中,只有汉EV(比亚迪E9)的后排坐姿还算正常,接近燃油车,其余几款车型的后排要么靠背太直,要么坐姿太高,很难有什么舒适性可言。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也很简单,新能源车把电池组放在底盘上目前已经是主流了,相比SUV来讲,轿车的高度低很多,在保证离地间隙和车身高度的情况下,电池包就会必然会侵占乘员舱的空间,导致地台高度比较高,从而影响了腿部空间以及坐姿。

海豹
这两年开始流行的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生的,搭载该技术的车型空间表现坐姿表现确实会有提升,但依然达不到传统燃油车的水准。
笔者的一个友人前几天还在朋友圈中吐槽滴滴专车,他认为花了和燃油专车一样的价格,叫到了电动车,不仅后排坐姿不舒服,司机师傅们在高速上甚至只会开到80km/h,不仅不舒服,甚至还耽误时间、浪费钱,毫无体验可言。

帕萨特
相信有类似感觉的不止笔者这位朋友,不少经常使用滴滴专车的用户应该也会有类似的想法。
在笔者看来,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技术在这两年确实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但在内卷三电技术的同时,是不是也真的应该考虑一下舒适性方面的问题?首先,它得是一台合格的车,其次,它才能成为一台优秀的车;技术再怎么先进,但乘坐舒适性不佳,它确实就算不上一台合格的车,何谈优秀呢?

凯美瑞
中国市场的用车环境和海外不同,不管是紧凑型轿车、中型轿车还是中大型轿车,后排座椅使用率在中国市场其实都不低,毕竟绝大部分家庭都有且只有这么一辆车,它不仅要承担车主一个人的通勤代步需求,还要承担起全家人出行的需求。
所以,在宣传续航、宣传百公里加速、宣传辅助驾驶、宣传智能座舱的同时,新势力车企们能不能真正的把后排舒适性认真对待一下呢?这其实才是真的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