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比亚迪全年的汽车销量仅为50万辆,别说TOP10了就连TOP15都没进去。但是其理工男的属性让很多消费者都对其抱有信心和同情心,很多人都很乐意地把比亚迪称为国产一线品牌。
把比亚迪排序国产一线不是没有原因,虽然整体销量低迷,但在新能源车辆的销售中,比亚迪却一直牢牢霸占榜首,虽然仅仅卖出去了23万辆新能源车,第一代542DM技术叫好但不叫座,依然没有翻起水花来。
但比亚迪命运的齿轮已然开始转动,然而随着dmi技术的推出,比亚迪开始逆天改命如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一发而不可收拾。同时,比亚迪的股价也由36元涨到358元,让人不禁调侃,买比亚迪的股票它还送你一辆车。
在势头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比亚迪品牌经理赵长江更是豪言2023年比亚迪的销售目标定在了300万辆。从一月到七月比亚迪销售了150万辆汽车并且每个月的销量都在增加,到了七月份更是达到了26万多辆,但数据证明比亚迪疯狂增长的态势已经出现了疲软,剩下的五个月每个月的销量必须要达到30万辆,才能完成年度目标。
那么比亚迪在下半年还会继续疯狂扩张吗?未必,如果比亚迪不能再拿出dmi之类的王炸,继续增长应该是难上加难。毕竟软肋就摆在那,始终隐隐作痛。
当比亚迪不再和性价比划等号
我们大多数人买国产车,除了爱护国产品牌的心理之外,很大的原因就是国产车性价比高。同样的价格国产车空间更大、配置更高、安全性也更好,比亚迪当然也不例外。
但在一档拆车节目中,宋plus和其它国产品牌做了对比,宋的后排已经没有钢板,后尾箱下面也采用了回收棉材质。看到这不禁出现似曾相识的一幕,好像是国产车在和以省成本出名的某日系车做对比,只不过这次的恶龙是由比亚迪扮演。

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使比亚迪身陷囹圄的还有筷子悬挂和高压油箱。有人分析过,比亚迪这套筷子悬挂并不见得比扭力梁更舒适,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扭力梁悬挂呢?成本不是会进一步压缩吗?原因就是在筷子悬挂说到底也是独立悬挂,它依然处在悬架鄙视链的上层,成本还更低,属于一举多得。

在今年长城打出了一套七伤拳后,比亚迪的车主就很受伤,因为他们的车子总是会莫名的启动,原因就是油箱是如同的常压油箱。有人称比亚迪出口的车型用的是高压油箱,而卖给自己人的却是常压油箱,先不说其中真伪,单为节省成本让自己置身于风口浪尖之中,比亚迪这步棋走得确实差,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被人举报吧。
说一千到一万,比亚迪的这些热点都是省成本而来的,随着比亚迪的销量越来越高,节省的任何一点成本都将会是可观的数字,毕竟股东们都是要赚钱的。
造车理念有些跟不上形势
可以这么说,比亚迪对市场的反应度基本为零,这就是闭门造车的结果,一门心思放在插混技术上本没错,但是市场的需求如白云苍狗,机会可能会稍纵即逝。
2018年传祺M8(图片|配置|询价)凭借一己之力使得MPV市场焕发第二春,而M8常年保持着不错的销量,并且推出HEV和PHEV等车型。直到四年后,比亚迪才推出腾势D9,不久后便将传祺M8甩到身后,不得不说比亚迪这个反射弧有够长,好端端的市场竟然让对手白白地霸占了四年时间。

而理想one横空出世,仅仅一年的时间就使得理想扭亏为盈。理想的CEO李想目光放得十分长远,并且准确地抓住了客户的需求,可以这么说理想one这台车就是为用户而生的。而L系车型的推出,更是将用户体验提升到极致,虽然可能达不到500万级的体验,但放眼整个市场暂时没有任何直系竞争对手。
直到现在比亚迪也没有重视这块市场,而比亚迪的旗舰唐,除了dmi技术稍微占优外,和理想的产品相比整体十分孱弱。因为比亚迪的造车理念始终是造一台车然后来让用户去适应它,这明显与理想的用户体验为上大相径庭。
脱离群众是很危险的
船夫哥曾说过∶“中国品牌发展存在的短板主要还是品牌认可度,国产品牌在技术上已经实现超越,但消费观念的转变还任重而道远。”比亚迪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重启腾势、方程豹、仰望都是比亚迪向山顶攀登留下的脚印。从市场的反馈和关注度来看,比亚迪似乎成功了。

品牌要成长自然离不开基层用户的支持,毕竟仰望、腾势等品牌也只能是吉祥物般等存在,而汉唐宋元才是比亚迪真正的根基之所在。但在其它国产品牌的围追堵截中,比亚迪的基础车型的产品优势已经越发不明显,如吉利、长城等也已把价格做到了和比亚迪持平的地步,虽然放眼当下比亚迪的销量还是一骑绝尘,可是别忘了当年比亚迪在崛起前也是前途暗淡,就如同现在其它的国产品牌一样,只需一个契机,便也能一飞冲天。
当理想one停产换代时,不少人都大呼被割了韭菜,而比亚迪的王朝元老用户们,他们的车型并没有停产换代,但他们的车子已经被淘汰掉了,一些新功能即使你花钱也升级不了,唯一的方法就是换车。我觉得提升用户忠诚度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用户的粘性,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被品牌所抛弃。
结语
现在,比亚迪的月销量几乎等于其余车企新能源车辆销量的总和,可以说新能源只有比亚迪或者其他。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没有竞争对手就意味着容易懈怠,或许一个简单的失误就会造就出另一个比亚迪出来。
埋头搞技术是比亚迪雄起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开拓者,也更需要抬起头来看一看市场的变化,听一听用户的需求。
在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车的下线仪式中,船夫哥一度哽咽∶从当初的只求活下去到今天的新能源一哥,比亚迪经历了自己的至暗时刻。我们在燃油车时代的阴霾被一扫而光,这离不开比亚迪当初壮士断腕的决心,但也请比亚迪你不要成为国人心中的那条恶龙。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