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晚18:00前后,北京昔日著名的“城中村”太阳宫,更准确的表述是朝阳区七圣中街12号院1号楼,一派忙碌。
这里,是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所在地,也是那位销售员出身的德国新老板达成“在中国、为中国”宣誓的根据地。
虽然屋外已扬起今夏帝都来势最急的一场雨柱,中方员工却完全无暇为被动避开了“晚高峰”而感到侥幸。与沃尔夫斯堡核对即将对外发布的声明,才是此刻重中之重。同一时间,距离北京2123.5公里外的羊城,聚集于天河区长兴街松岗大街8号院的小鹏汽车一干人士,明显要比沪上另一家大型车企的汽车人显得更为兴奋。
毕竟,他们心里更清楚,这份背书对其股价乃至对整个公司命运的解困意义。就像突然再度走红的刀郎,在《山歌廖哉》最新专辑中另一首意味深长的歌中所唱:“所有的需要都只是身体的需要,意义仅仅是孤简的风干的粮草。”
7月26日晚北京时间八点五十五分,美股盘前,那份重要的声明终于落地。

这份声明其实话分两头:其一——大众汽车、小鹏汽车共同宣布达成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大众汽车以7亿美元参股小鹏,收购小鹏汽车约4.99%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汽车集团将获得一个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合作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并计划于2026年走向市场。
其二——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双方将通过共同开发,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场智能网联电动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有必要提醒一点,大众与小鹏仍是——“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而框架协议本身,说明双方后期仍然有需要法律约束的诸多细节落实。从这个角度而言,某些中国媒体所谓“何小鹏:在下不才,要教德国人造车”的标题若不是过于托大,就是某种“高级黑”。
不过,若是考虑相关合作的开放度,上述框架协议又确实要比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的“谅解备忘录”更有实际约束力。尽管,语境类似的声明中提及合作方时都涉及“共同开发”的字眼,但显然前者此次释放的细节信息量已经一股脑倒出,而后者因为涉及合作方的巨大体量以及早已是最重要商业合作伙伴的身份,日耳曼人的表述明显是在等待着什么。

而且,一惯予人刻板印象的他们其实还巧妙地“玩”了一次平衡。比如针对两份合作的官宣时间;又比如,其后在与小鹏汽车针对对海外市场发布的声明中以英文特别强调:“希望利用已有的合作伙伴上海汽车即新增的合作伙伴小鹏汽车,以保快速推出电车,从而适应中国汽车市场的变革。”
老伙伴,新爱人,各得其所!
算后发先至吗?要知道,一周前的技术分享会上,上汽集团总工祖似杰已向外界确认了双方“共同开发”的可行性。

该来的终究会来!24小时后的7月27日晚,上汽集团正式宣布,已与奥迪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开发。
一年左右时间,大众共宣布了合计529亿元人民币的在华投资计划,但只至此时,这场“财水”才算是倾盆雨至并广为人知。
雨势最猛的前段,资本市场领教到的,显然是26日隔夜美股一度暴涨近40%、最后收涨26.69%的“小鹏变大鹏”式行情。至7月27日,小鹏汽车港股报收81港元/股,全日涨幅33.88%,创出自去年8月以来新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入股的价格是15美元/ADR,即较发布声明前夜小鹏美股收盘价15.36美元折让2%,是6月1日价格的两倍。对于大众汽车而言,在明确小鹏G6产品热卖的情况下入股,比6月G6销售状况不明朗时确定性又提高不少。即便付出一倍的溢价,此刻拿下股权也值得。
现在,人们终于知道,那又鸟并不是一只鸡。又一夜后的7月28日,伴随今年第5号台风“杜苏芮”的来袭,小鹏汽车港股开盘轻跌0.74%。至于刚刚复牌,股票代码为0708的恒大汽车,开盘则暴挫68%。截至下午收盘,一度被视作许家印救命稻草的这家公司,股价停留在1.24港元/股,总市值仅剩134.46亿港元,相较于高位时72.45港元/股或7856.4亿港元总市值,只剩1.71%。即便较此刻1472.65多亿总市值的小鹏汽车,也有十个零头的差距。
这一切,当然只是由合作带来的结果,所以很有必要重新回到初衷——依据熟知大众汽车和小鹏研发内情的人士披露,大众看重小鹏的,除了其适应中国本土的软件匹配能力,还在于小鹏汽车不久前发布的“扶摇”架构的适配和效率。
这,可不是那部豆瓣评分4.6的古装女性励志电视剧。毫无疑问,这是一次能够给合作方带来短时股价“扶摇”利好,以及涉及中德车企双方需求一场坚守了8个月的秘密恋情。
何小鹏与贝瑞德相互表白
回到7月26日晚22:20分。官宣合作后的何小鹏,第一时间在微博上晒出了与大众中国CEO贝瑞德(Ralf Brandstätter)的合照。
“这张照片拍了好久了,一直没有放出来。今天官宣,感谢Ralf和大众所有朋友的信任,说到努力做到是最基础品质,我期待大和小的携手,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品牌带到全球。”在文末,何先生不忘秀了下三头肌的符号。

据笔者了解,这张合影拍摄于2023年2月15日即情人节的第二天。就是说,双方接触洽谈已有八个月之久。
从当打车型G9大手笔聘请保时捷调校团队,到最后因市场面的大意失荆州导致高管团队“哗变”,扔出真金白银的何生实忍了太久。其实,从保时捷团队入驻的那一刻开始,从某种意义上即已意味着小鹏与大众这家最著名的子品牌,也是大众汽车最大控股方的接触已然开始。
去年9月之前,何的精力约有二分之一放在汽车上,另外二分之一则放在其投资的飞行汽车等VC业务上。2022年9月之后,随着G9遭遇滑铁卢,让他迅速认识到自己并不能彻底将汽车主营业务交由他人打理,哪怕,是急招麾下的“金凤凰”王凤英女士。
很多事,老板必须亲力亲为。
据知晓内情的人士进一步透露,大众中国与小鹏汽车的接触,实际发生在小鹏G9(图片|配置|询价)上市两个月后,初步出现重大进展则是在2023年2月——那张迟到的照片真实的拍摄日期。而历经8个月的谈判,小鹏汽车终于打动大众中国芳心的,除了现在外界看得到的智能化与E平台技术,其实还有不久前发布的“扶摇”架构。
目前,小鹏汽车的整车制造平台主要有E平台(小鹏G9、小鹏P7)和D平台(P5、G3)。根据小鹏汽车2022年财报介绍,G9使用800V高电压碳化矽平台,与其他400V平台电动汽车相比,耗电效率及充电效率更高。G9的Max版本可以支持下一代ADAS系统XNGP,该系统可在从高速公路和停车场到复杂城市道路的全方位驾驶场景中提供辅助驾驶。
2023年4月16日,何小鹏亲自现身发布了扶摇全域智能进化架构。这是小鹏汽车多种领域自研技术的集大成,其中包含整合而成的一体化架构、涉及产品开发、迭代、体系建设多个方面。需要提醒一点,扶摇架构采用了国内首个前后一体化铝压铸技术,最大压铸力达到1.2万吨,可实现一次压铸成型,相比传统车身减重17%。在扶摇架构下,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20%,架构零部件通用化率达到80%。
是不是似曾耳熟?对——作为何的“导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半年前向市场抛出的恰恰是一体化压铸概念。而伴随一句道破天机,A股一干涉及本土一体化压铸的概念股早已成为有心人士瞄准的标的。但那时的小鹏汽车股价,因为G9等市场份额败退的原因,却在30多港元每股的悬崖边游走,总市值一度只剩500多亿港元。
忍!继续忍。忍股价,忍友商,包括忍那位昔日好友李想先生的言语暗讽。就算心头一把刀,刀头在滴血,何生心里大概仍没放弃“早晚变大鹏”的心气。哎,谁让冠以自己名字的公司曾被人嘲笑“小”呢。


终于,何小鹏等来了大众中国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与贝瑞德的一纸小作文。
安徽主角?还是大众一石三鸟?
有心人注意到,大众方面的声明中涉及实际执行层面上,最近成立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才是小鹏汽车在技术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天眼查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05 月 31 日,注册地:安徽省合肥市。
对于这次合作,大众汽车集团负责中国区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表示:“与小鹏汽车的携手,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在竞争激烈、充满活力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将合作方的核心竞争力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协同效应,更快地向市场推出符合中国客户独特需求的新产品。同时,我们还能优化合作各方的开发和采购成本。”
说白了,大众汽车不只要在智能网联领域重开炉灶,关键词是——成本优先。
不妨回溯下贝瑞德刚上任半年多的中国行程。2022年8月1日,贝先生离开德国,此前的6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对管理架构进行根本性调整,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成员贝瑞德出任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

北京时间8月2日,贝瑞德的商务专机落地在合肥机场。据说,为了执行当时国内的防疫政策,贝生还在淝城“小住”了一段时间。
当地时间8月12日,也就是贝瑞德抵达中国的第十天,据中新网安徽报道,安徽省省委书记、省长在当地会见了贝瑞德一行。正是在这次会见中,贝瑞德表示大众集团将“继续深化与安徽合作,抓好议定事项落实,优化在皖投资布局,全面扩展价值链”。
至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大众中国又宣布,应大众全球董事会提出的中国发展准则,大众汽车集团拟投资10亿欧元,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新公司将落户合肥。这一命名为“100% TechCo”的项目将涵盖整车研发、零部件研发及采购职能,项目主体,即是与小鹏汽车签署合作协议的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过去半年时间,贝瑞德几乎结识了中国本土市场的所有智能网连创始人——如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Momenta CEO曹旭东、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EO彭军等都曾与其有过深度交流。与贝瑞德接触过的很多人回忆,这位德国人喜欢将“中国速度”挂在嘴边。
外界同时注意到,贝瑞德此任之所以顺风顺水,与其和大众汽车集团现任全球CEO奥博穆的关系匪浅有关。2022年8月,他和奥博穆同时受到任命;而两者都是从德国下萨克森州东部的不伦瑞克市走出的老乡,又先后加入大众汽车集团,还一起曾在西雅特共事。

同乡加同事,甚至有远在他乡的袍泽之谊,这些人性上的共通,让贝瑞德和奥博穆的关系不用过多解释。
除了私下交情,真正主导奥博穆的中国战略以及贝瑞德执行步骤的核心,还在大老板那里。据悉,奥博穆曾被派往不同的国家执行项目或担任管理岗,先后在巴塞罗那、南非、墨西哥,以及中国工作。
从1990年代末开始,奥博穆就频繁来到中国,2001年甚至还师承时任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现任中国科学协会主席万钢,在同济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这在当前全球巨无霸公司的CEO中,极为罕见。而原科技部部长任上最瞩目的一笔,恰恰是对中国本土汽车新四化政策的全力官方驱动。
师承背景,有利于这位大众全球CEO把来自中国市场首先发起的电动车战略置于其任上最明确的高度,而从其麾下最佳操盘手贝瑞德后来的动作看,安徽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的落子,是独立于大众在华两大合作伙伴之外的全新业务单元。
而且,大众对于自身技术掌控能力更弱的江淮,则能在更近的范围内予以旁敲侧击。从某种意义上,合肥“代工厂”的角色将更加坐实。不要忘了,江淮的另一代工对象——蔚来。
一方面,大众可以充分利用中国造车新势力落户淝城带动的供应链体系为其所用;另一方面,又在智能“指挥中枢”的前置格局下进一步控制江淮;乃至,威逼沪上那家。至于东北,则更多作为制造基地存在以牵制各路本土诸侯。
好一个一石多鸟!
小鹏自己的旧包袱 又把新包袱甩给了谁
作为这次合作的主要受益方,小鹏已给予了行业两大明确警示。
在小鹏让渡4.99%股权获得7亿美元前,今年6月11日,沙特投资部与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品牌运作方),签署了一项价值21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400亿人民币)的协议,双方将成立从事汽车研发、制造与销售的合资企业。相隔九天后,蔚来汽车一纸公告宣布,与阿联酋政府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 L.L.C.签订了一份股份认购协议,后者以11亿美元(约80亿人民币)获得蔚来7%股份。
造车,从来是个烧钱的行业,就在7月26日晚间,恒大汽车(00708.HK)接连披露延期已久的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以及2022年年报。财报显示,公司2021年至2022年累计亏损840.08亿元。自2017年底跨界汽车行业以来,公司累计亏损——989亿元。
而989亿元,换来的,是截至今年5月底恒驰5累计1000辆的交付。回过头来思考,目前李斌得到了阿联酋政府投资,至于何小鹏,不只得到了大众的助力,同时其G9的高昂研发成本或也有望借助于大众的共同研发逐步摊薄。那接下来的问题,就丢给了正还风声水起的李想。
尽管,理想汽车是目前造车三兄弟中单车利润率唯一转正的一家,但眼下的竞争,并不是以年为单位,而是半年河东,半年河西。拿着实实在在的现金储备与外部实打实的投资,李想或才有资格继续降维打击他的友商。
当然,小鹏的同学们也不能高兴过头。尽管截至7月28日午盘小鹏港股已然翻红,但就在7月27日凌晨,头部投行交银国际发布了题为《大众和小鹏合作,利好智能化相关供应链;但股价或过度反应》的研报。从时间来看,这恰是小鹏汽车美股盘中最高涨逾40%,之后又出现回落之时。

交银国际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因为双方计划共同开发的两款B级纯电汽车将于2026年投产,未来小鹏的盈利方式或为技术授权费,所以大众入股对小鹏的短期利润影响有限,而供应链才是此次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该研报同时表示,当前小鹏的销量增长仍面临激烈的竞争以及来自同行的压力,但G6的“积极定价”也令未来几个季度的利润率改善带来挑战。结论是:股价或过度反应,维持小鹏的沽出评级及目标价39.3港元/10.5美元。
别人疯癫时我冷静,交银方面此举很不寻常,但难得。

此次大众与小鹏的握手,再次让人联想到了车联网平台与智能座舱、智路概念后另一大隐藏的巨头——华为。作为一直在努力成为全球汽车tie1供应商的系统大佬,无论是在研发体量、合作者数量、以及系统覆盖范围上,华为都具备不可取代的全球优势和本土市场占有率。
问题是,相比小荷刚露尖尖角的小鹏,华为在这方面的进展,除了赛力斯同样进展缓慢。有观察人士认为,小鹏其实做了华为想做而做不到的事。虽然,华为“不造车”,但不代表华为不可以深入介入系统的本地化改良。
说一千道一万,以大众这等体量,宁可放软身段找小鹏解决眼下的问题,也不会低下自己的头颅将技术开放度交与华为。在面对合作时,大众连沪上那家具备体系研发能力的多年合作者都要有所保留而宁肯在临近的安徽重启炉灶,试想,其又怎么会将主导权拱手让人?
截至7月28日收盘,H股小鹏、蔚来和理想的总市值分别为1448.41亿港元、1863.51亿港元及3335.3亿港元,即1个小鹏+蔚来等于1个理想的“魏蜀吴”格局并未因大众与其中一家的恋情而发生根本改变。甚至,A股上的比亚迪也上涨了2.5%至267元/股,其7772.75亿人民币的总市值,较新势力三强总计还要强压一头。
看来,无论是何小鹏、李斌还是李想,乃至所有的中国汽车人,都应该听听刀郎的那首《未来的底片》——“追逐使无为的生存变得需要,在意义里无谓地骄傲,在止于黑的拂晓”。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