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卖随意。
相信大家前几天都刷到了一则内容,16家车企联合签署承诺书,首要条件就是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那16家车企是谁就不点了,反正占据了新车市场90%以上的份额。
年初带头卷的特斯拉也在其中,那也许可以理解成往后不太可能会出现大规模的价格战了,因为源头已经得到了遏制。
随后,7月6日,协会认识到,承诺书中“不以非正常价格扰乱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涉及“价格”表述,表意不当,有违《反垄断法》精神,引发了广泛关注。现发布声明:将上述条款从承诺书中删除,并敦促16家及其它汽车生产会员企业,严格遵守《反垄断法》及相关行政法规、指南、规章,自主定价、公平竞争,共同为产业规范健康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上周,K哥受邀去参观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有一点我可以说,特斯拉的降本手段太多了,支撑大幅度的降价也不奇怪,咱就是说这承诺书就是针对特斯拉的!
参观工厂前先给看了沙盘讲解,1:700的工厂沙盘还是刚从碳博会上运下来的。
可以看到Giga的布局是非常紧凑的,我给每个车间都作出了文字标识,Model 3在总装车间1生产,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在更狭长的总装车间2生产。

每个车间之间的紧密布局可以减少物流时间,工厂所有设计都是为了提升效率,因此可以做到45秒下线一台车。
K哥在厂里的直观感受就是,眼睛跟不上流水线的作业速度。。。
这次开放参观的是Model Y的总装车间和焊装车间,厂内不能拍照,图片我只能从官方素材里截了。

这是我唯一能给你看的工厂现场照片。
但也包含了一个信息点,打开大图看右侧有几个并排的集装箱,它是被卸掉车头后直接泊入码头(dock)的。
这是特斯拉独特的Warehouse On Wheel物流系统,意为车轮上的仓库。工人从集装箱上卸货后就直接拿去生产线上装了,0距离0仓储。

省下的仓库地皮多建一个研发中心,特斯拉是懂两手抓的。
由此也延伸出一个问题,如果特斯拉的供应链掉了链子,比如之前的芯片荒,那产能会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进总装车间一点都不敢拿手机,就怕被猛男按在地上搜屁股口袋。车间的内部空间更紧凑,几乎没有一块空闲的地方。

两条产线之间的通道除了人行道外,只够物流车通过了。产线里也是如此,每辆车之间的距离很短,加上机械臂、工人,产线上看起来很拥挤。
但实际上单位平方的产量就提高了,也是提升效率的一种方式。

特斯拉把两条临近工序的产线上下排布,和公寓一样拓展出了个二层,对空间的利用率很高。在现场盯着一辆车,还能看到它像过山车一样爬上二层,很奇妙。
装配步骤就没什么特殊的了,工人之间的配合有条不紊,看着从白车身到与底盘合并,再铺装高压线束、电池、车门等,慢慢精装修成品。

产线上最多的就是黑色黑内19寸轮毂的Model Y,偶尔夹一辆白色,营销手段对工厂效率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产线上的数据都是联网的,小到一个紧固工具打多少扭矩都可以在线上查到,方便质量控制和追溯。

以及另一个细节,在装配完灯具后会由车机自点亮,节约那几秒点开关的时间也能加快生产节拍。
焊接车间的任务就是把冲压好的零部件拼成一个车身,Model Y的白车身有三种工艺,焊接、铆接、胶接,都是由机械臂自动完成的,效率很高!

而且因为后底板是一体压铸的,从70多个零件简化为一,成本降低了,车间的生产节拍也会加快。
就是车主撞了屁股会有点不太好受,dddd。

参观的流程大概就是这些,观后感的话说大为震惊可能有点丢脸,还是佩服特斯拉这一套高效的生产体系。马斯克本人也非常重视工厂,他认为生产汽车的工厂本身也是一种产品,Giga就像一套高效的“蚂蚁王国”一样让人看入迷。
另外我也察觉到一点,特斯拉流程上能砍就砍的风格是贯通工厂和汽车的。比如加一个激光雷达,在新势力眼中可能是领先行业的最优选。
但对特斯拉来说可能是个灾难,人家连仪表盘都不要,所以它选择视觉方式。
最后是一些文化上的感受,下图开始我以为是媒体餐,但公关解释是员工餐,一线工人都能吃到的那种。

厂区的规章制度也很严明,我们进去参观都是要戴头盔,穿反光背心、冰袖、护目镜和防压的劳保鞋。少穿一个会被赶出工厂的程度。
(有人确实这么试了)

还有特斯拉是一家纯外企。。。此时,一个福建民营企业家又坐不住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