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孔令江:未来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

    小孔撩车头像小孔撩车头像
    小孔撩车2023-01-30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

    大家好,有些日子没跟大家聊车了,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在收集一些二手的数据(原谅我这么直接,虽然我向来就很坦诚);第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阳”了。

    于是,赶在春节前,收拾一下心情,跟大家聊会车。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总结,小孔撩车认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将呈如下发展趋势:

    1、小型化

    随着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城市交通拥堵也越来越严重,虽然这些年我国各大城市都投入了“巨资”建设“智慧交通”系统,事实上,智慧交通系统对缓解交通拥堵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ZF的一纸“限行限牌”文件有效。就普通的上下班通勤而言,我们发现,80%的情况都是一人一车,车越大,越不灵活,越容易堵。上下班通勤采用小型汽车,不仅能耗更低,更有利于缓解交通拥堵。这几年,随着五菱宏光mini EV的持续热销,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发力小型化新能源汽车。

    2、更长续航的混动会更有优势

    “短途用电,长途用油”,这句话放在五年前,至少我是不认可的。在我的观念里,要么用油,要么用电,混动或者增程是不接受的。但是,这两年,以比亚迪DMi (插电式混动)和理想(增程式)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都成为了该领域的标杆,从销量来看,比亚迪新能源车型中,销量最好的是DMi车型,而理想旗下全系车型均为增程式,且销量长期遥遥领先于其他竞品车型。

    这背后有一个逻辑,就是作为混动车型而言,消费者要求纯电续航里程足够长,馈电油耗足够低。纯电续航里程越长越好,笔者做过一个简单的市场调查,绝大多数的人认为,纯电续航里程希望至少能够满足一次高频固定路线往返里程,比如,上下班和接送孩子是大部分人的高频固定路线。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购买纯电续航里程50公里的混动汽车,而有的人则要买150公里纯电续航里程的原因所在,大家的用车场景和用车需求都不一样。

    故此,长续航的混动在未来将有更好的竞争优势,车企也可以用心做好、做实纯电续航里程。

    3、传统车企仍有较大可能做好新能源

    最近几年,新势力造车层出不穷,成就了一批企业,也淘汰了很多的企业。在“得新能源者得天下”的今天,我们发现,有很多的传统燃油车企在这轮角逐中惨遭淘汰出局了,剩下来的一些传统车企,却是很有可能做好新能源的车企。

    首先,最近几年,很多的传统燃油汽车零部件厂商都在加大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这些企业与传统燃油车企有着较长时间的合作关系,相比较新势力车企而言,他们其实更愿意与老牌的传统车企合作(当然也不至于有单不接),也就说,传统车企拥有相对更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

    其次,相比较新势力而言,传统车企拥有相对更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在经历了新势力造车洗牌之后,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时,会更倾向于传统车企,购车更理性。

    第三,传统车企相比较新势力有更强的生命力,在不少消费者看来,传统车企未来几年破产倒闭的可能性小于新势力品牌。

    4、纯电的高端车型短期内不太会被广泛认可

    尽管如今新能源汽车的各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在高端领域(比如D级车及主打商务的MPV车型),纯电车型短期内可能不太会被认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节能和舒适,对于高端车型而言,节能并不是购车者首先考虑的问题,他们更看重舒适性、安全性及稳定性(故障率低)。

    5、辅助驾驶会成为标配

    未来,驾驶辅助系统(所谓的自动驾驶)不会成为卖点,更多的是会成为标配。20年前汽车的卖点是:前后碟刹、电动车窗、电动座椅,定速巡航;10年前汽车的卖点是:可开启的天窗、≥2的排气管、百公里加速、车载导航;当前汽车的卖点是:驾驶辅助系统、智慧大屏、智慧座舱、全景天窗、电动踏板等;我们发现,10年前的所谓卖点,在10年后基本都成为了标配,所以,今天的所谓卖点,未来也很大可能会成为标配。

    6、纯电实际续航水平仍是新能源汽车的第一竞争力

    我之前反复多次说过,400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能够满足90%的人应对90%的用车场景,也就是说,400公里的实际续航里程能够满足81%的人用车需求。过去五年,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水平差不多以100公里/年的速度增长,2023年,预计很多车型的纯电续航里程将达到或超过800公里,部分车型甚至宣称能达到1000+公里。小孔撩车认为,800公里的纯电续航里程或将成为电动汽车续航水平的峰值(冬季实际续航能达到400公里以上),未来几年,新能源车企要做的是把能耗降低到一个合理的区间,而不是一味地开发新平台堆更多的电池,这其中,包括更科学的BMS算法逻辑,更低的风阻系数,2挡或多挡变速箱的使用,电池企业则应该专注于研发更安全、能量密度更高、材料成本更低的电池。

    7、公共充电桩的电价会持续升高

    通常,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都是由供需关系来决定的,公共充电桩电价的标准,亦是如此。

    小孔撩车通过五年左右时间的观察,部分城市的公共充电桩电价(具体指电费+服务费,下同)经历了高——低——高的变化,在电动汽车保有量还很低的时候,较高的电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或者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发展,随着国补的不断退坡,部分地区通过降低充电价格来刺激新能源汽车市场。

    随着近几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公共充电桩也由以前的“没人充”发展到“排队充”,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区的公共充电桩电价也一涨再涨,以浙江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为例,部分国网充电桩的电价已经由以前的1.6元/度涨到现在的2.6元/度。如果车主没有安装家用充电桩,高速出行的能耗费用或将超过燃油车。我们以某品牌纯电动汽车冬季高速出行为例,冬季高速行驶的综合电耗以25度/百公里计算,如果在高速服务区充电,其每公里的能耗费用为2.6*25/100=0.65元,相当于燃油车8L/百公里 的油耗水平,倘若如此,电车的高速能耗将不再有优势。

    所以,小孔撩车始终认为,“家里有桩”是提升纯电动汽车用车体验的最佳途径,没有之一。

    8、汽车代工将会成为新常态

    随着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在全球汽车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未来会有更多的汽车品牌选择与国内主流新能源车企合作,不仅是三电领域(电池、电机、电控),甚至会延伸至整车的代工,这其中包括OEM和ODM。也就是说,未来,一些汽车品牌会选择由其他车企为其代工新能源汽车,人们对于汽车品牌的意识也将会越来越模糊。

    9、车规级芯片的国产替代“道阻且长”

    近年来,车规级芯片的国产化关注度显著提升,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产业资本都对本土芯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支持,我国芯片行业打破国外垄断、自主研发和国产替代进程加快的市场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然而,车规级芯片的完全国产替代,就目前而言,就好比万里长征只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一方面,车规级芯片的验证周期和技术壁垒较高;另一方面,国产自主可控的车规级芯片不仅受限于关键核心制造设备和研发软件(如EDA),还受限于工艺和制程。总而言之,国产车规级芯片要想全面实现自主可控的国产替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0、加油站将变身为“充换电站”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以及人们对于充换电需求的不断增加,以中石化、中石油为代表的国内石油巨头早已开展在加油站布局“充换电站”。一方面,是对市场需求做出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加油站以其“先入为主”的优势,完全可以打造“加油+X”的生态服务体系。事实上,不仅是充换电,很多加油站甚至已经在布局“洗护养修”的全场景汽车服务了。

    以上十条,是小孔撩车基于多年对汽车行业的研究做出来的大胆假设,无法论证也无法验证,只有时间能证明这一切。不管您是否认同,欢迎您与我们更多地交流。

    最后,祝大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