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落地九万的雷凌不比十二万的海豚更香吗?差价可以加五年的油!

    前几天跟家里的一个亲戚一块去看车,她准备给她的闺女,一个上班族去买辆代步用的车,因为在上班的地方在省内另一个城市,距家里面有220公里左右,需要高速往返。预算呢在8~11万。然后我本着油车和电车都看的原则,带她去了丰田4S店,比亚迪4S店,大众4S店,吉利4S店。我说桑塔纳这款车在高速上开着还算可以,而且特别省油,故障率非常低,保养维修都很便宜,结果呢,人家看了一眼内饰,直接扭头。十年前我大学毕业,刚接触汽车,想过如果朗逸,卡罗拉这种大众丰田的车卖到六七万块钱,应该会把国产车全部干死吧?现在看来我想多了,这样的话,反而他们自己可能最先死。我对她说丰田的车安全性还是挺有保障的,8个气囊TNTA的架构,雷凌呢也是刚刚大降价,我们这边是最低配不到8万块钱的裸车,结果呢,人家还是相不中,我说这车在高速上也挺省油啊,亲戚直接来了一句,那不还是得加油吗?什么时候汽车市场,需要加油,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劣势了呢?

    到了比亚迪4S店,亲戚是一眼相中了海豚(图片|配置|询价)。这款车比雷凌落地价钱要贵了2~3万块钱,而且呢高速上,冬天海豚的实际续航,也就刚刚能够满足她女儿220公里的实际需要。我告诉她,在高速服务区,随时都可以找到可以充快充的充电桩,充电也挺快,但是毕竟你得充电,而且时间会比加油要长。结果这句话反而坚定了她选纯电动的一个决心。平心而论,海豚开起来,真的可以平替掉高尔夫吗?我感觉价格已经接近当年的高尔夫,销量已经跟高尔夫不相上下,但是在电车的时代,如果加油是有原罪的话,那么海豚还真的是电车时代的高尔夫。高尔夫的核心定位是什么呢?略微精品质感的两厢造型,适合女性市区代步,偶尔跑一趟高速。

    去看车之前我就给亲戚说过,比亚迪的电车,不仅是销量特别高,我自己也有开比亚迪宋plus插混,个人满意度挺高的,最重要的是每年3万公里以下,首任车主三电终身质保,这一点特别打动她。

    然后就交了定金,我觉得吧,最适合他女儿的,其实还是吉利帝豪,7万多元就能落地,而且配置还不错,内饰也完全说得过去,最重要的是,她上下班需要走高速,两个星期甚至三个星期才往返一趟,每年行驶里程不会高于1.5万公里。高速上油车还是挺省油的,跟电车在外面充快充的成本其实相差并不大。

    后来我认真思考了一下,像我亲戚这种普通老百姓选电车的底层逻辑就是质保耐开大品牌,然后呢,如果始终成本足够低的话,可以消除掉养车的焦虑。也就是你别管我现在每年是开5000公里还是25,000公里,只要我一想到要开车,每公里就要8毛钱,我很长时间可能就不开车了,这也不是某一个人的一个消费潜在心理习惯,而是很多人都这样,觉得我出门开30公里却办了一个很小的事情,感觉用油,来回20元的油就觉得很亏,但如果是电他只需要4块钱的电,他会觉得完全无所谓,真正实现了出行自由。

    相信这也是前一段时间丰田本田卖的特别好,加价才能买到一个底层逻辑,就是我只要买了丰田和本田,我就可以以非常低的维修成本而获得一个特别省油的体验,虽然买车的时候比美系的车要贵好几万,比如两年前的卡罗拉要比英朗贵5万块钱左右,但是呢,只要我开着不容易坏省油,那么这5万都是值的。相信这也是很多预算十五万以下的人,首选电车的一个底层逻辑。

    次阅读
    10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10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