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M7(图片|配置|询价)这个车其实没什么热点,之前也没怎么关心,毕竟增程式混动是个半吊子,即使有华为加持也是半吊子。
但有一说一,这一波中保研碰撞测试,虽然看上去是A柱变形,但并至于拿着这个事来抨击问界M7。

1,问界M7的车内乘员总评拿的是G,G就是好的意思。
单从这个结果说,其实就已经可以结束80%的争论了。再差的G也是好,已经优于了马路上95%以上存量汽车的安全性了,这和帕萨特之类的P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这个车内乘员的G是包括正面25%偏置正面碰撞,侧碰,车顶强度和座椅/头枕四个分项,问界M7都是G。然后争议比较大的25%偏置正面碰撞,又是由车辆结构,上下部侵入量,假人伤害还有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多个子项组成的。

这个G是个综合的总评,说明问界M7这个车整体的安全性是可以达到中保研标准下的优秀水平的。在没有明确的证据之前,我不认为需要怀疑中保研的公信力。当然,我也希望中保研能公布更全面的测试结果和数据,以提高结果的说服力。

2,人的安全比车的损失更重要
其实很多人对碰撞测试的关注点有个偏差,就是很关注车的损失和变形量溃缩量,但是没什么人关心假人的数据。

但从实际意义上来看,汽车前排的假人数据才是判断驾驶员受伤风险的关键呀。尽管说生存空间保持得差通常意味着假人受伤害程度高(变形量太大造成气囊接不住脸,头撞到硬物,以及膝盖怼上中控台等等),但是假人数据才是安全性最关键的参考啊!
很多不专业的自媒体,分析车安全的逻辑就是对变形量大书特书,但通篇压根就不讲假人的数据。头部减速度,HIC,胸部减速度,大腿受力等数据。为什么不讲?因为没有热度啊!
然而既然用了专业的碰撞测试假人,目的也必然是拿来测数据。按照中保研的测试规程,这些数据也都是有用的。而问界M7的碰撞测试成绩,除了车辆结构和乘员舱上部侵入量为A(良好)外,乘员舱下部侵入了、假人伤害、约束系统与假人运动等分项均为G(优秀),综合上述数据,拿到了G的评价。
正确的解读,应该说问价A柱的质量确实有隐患,但介于对假人的评价为G,说明对车辆前排人员的安全还算是有保障的,因此在中保研标准下达到优秀水准也没毛病。
但是这有可能意味着,人还在,但是车没了~
3,G和G也是不一样的
上过大学的应该都知道GPA,90分是满绩,100分也是满绩,满绩和满绩其实是不一样的,所以G和G也是不一样的。在中保研现行标准下,问界M7能拿到G未必是满分,有可能是G的下限。从车辆结构和座舱侵入量看,如果对问界M7的碰撞速度继续提高,那么恐怕未必就能达到G的要求了,极有可能与其他表现更好的G拉开差距。
但在现在中保研这套标准下,在马路上绝大多数存量汽车都拿不到G的情况下,问界M7拿到G,总体来说也不能说是“不安全”。
最后再多说两句,
为什么问界M7的这次测试会引起这么大争议?其实很明显,未必是问界M7有问题,而是本来华为就树大招风,再加上余承东天天拉仇恨到处吹嘘。这就很容易导致粉转路和路转黑的问题。

这种说教式的解释,完全就会导致反感度加剧。解释是应该有耐心的态度,而不是说教的语气。我实在不是很理解在解释中增加说教,对于维护问界这个品牌的形象有什么积极作用。
并且实话实说,M7这个车本身就没有什么话题性。产品力一般,基于现有老车型由华为技术搞了精装修,明摆着属于过渡期的产品。
所以说,如果真对华为有所期待,那还是得等正经由华为主导开发的新平台新车型吧。什么北极狐、蚊界都是不成熟产品,还是得等一等。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