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纺织品是产业用纺织材料应用最广的领域之一。据统计,每辆汽车平均耗用纺织材料为42㎡,纺织材料主要应用于汽车的各类内外饰件和声学零部件,如引擎盖隔音隔热件、内/外前围隔音件、主地毯、顶棚、座椅、安全带、衣帽架、行李箱地毯、行李箱盖内饰、行李箱侧饰、外轮罩、底护板等。

汽车用纺织品发展现状
1、乘用车中的纺织零部件
乘用车中的纺织零部件主要是指用单层或多层纺织复合材料模压制成半制品,再结合其他橡塑、化工材料,采用多样化的制造工艺制成的汽车总成及零部件。纺织零部件是汽车零部件种类中表面积最大的零部件类型,与塑料零部件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对整车的安全性能、外观性能、声学性能、环保节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汽车纺织零部件有多种分类方式,依据其功能及安装于车内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发动机舱系统内饰件、乘客舱系统内饰件、行李箱系统内饰件以及其他外饰件。
2、发动机舱系统内饰件
发动机舱系统内饰件主要指位于发动机舱内的纺织零部件,如外前围隔音隔热件、引擎盖隔音隔热件(图3)等。发动机舱系统内饰件往往要求具有隔音、隔热、减震和一定的热塑或热固性能,主要用于吸收位于发动机罩内的热量及噪音,阻挡其传入乘客舱。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及汽车动力系统的改变,发动机舱系统内饰件也将发生较大改变,如小鹏P7(图 4)、特斯拉Model 3、沃尔沃XC40(图片|配置|询价)等纯电动车前舱均改变成小型储物盒。

3、乘客舱系统内饰件
乘客舱系统内饰件是指驾驶员及乘客能够直接看到、接触的各类内装饰及非接触的隔音件,如座椅、乘客舱地毯总成(图 5)、汽车顶棚、车厢脚垫、地板隔音垫(图 6)、衣帽架总成件等。乘客舱系统内饰件往往对舒适、美观、功能性等要求更高,如汽车顶棚一般采用复合材料,要求有刚性、阻燃防污、隔音隔热、花型色泽美观时尚等要求;汽车地毯总成需要具备美观舒适、吸音隔热、耐脏易清洁、耐磨耐用等功能。不同型号及档次的乘用车对内饰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高端品牌轿车对内饰的安全性、舒适性要求更高。

4、行李箱系统内饰件
行李箱系统内饰件是指位于汽车后备箱内的各种配件,如行李箱地毯、行李箱盖内饰、行李箱侧饰(图7)、行李箱储物盒(图 8)等。行李箱地毯要求具有耐刮擦、表面不起毛、抗负载变形等性能;行李箱侧饰件主要要求具有抗碰撞变形、耐气候等性能。

5、其他内外饰件
除传统内饰件之外,汽车用纺织品还有如轮罩、挡泥板、底护板、底部隔音件等外饰件。此外,作为局部使用的纺织材料还有座椅套、安全带、安全气囊总成中的气袋、门板总成中的内嵌板、A/B/C柱针织面料或仿麂皮面料、人造革基布、过滤器、网兜、松紧带、隔音毡片等。

此外,新能源汽车中有一些特殊零部件,如起到电机吸隔音作用的包裹件、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材料与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通常为环氧树脂)制作的新能源车电池盒等。
汽车用纺织纤维材料与加工工艺
汽车用纺织品零部件往往经历多道工序,从纤维原材料经过梳理、机织、簇绒等多种工艺制成单层或多层纺织复合材料,并进一步复合模压成型。汽车用纺织纤维材料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短纤、长丝及其他类型,其中短纤在制成单层或多层纺织复合材料时需增加一道加固工艺进行处理。表 1 对汽车用纺织材料及加工工艺进行了分类归纳。

汽车用纺织品结构可分为表层、黏合层、中间层、背层、本体、附件等。其中,表层主要起美观、装饰、耐用等作用,黏合层起黏结表层和底层织物的作用,中间层起加固或功能性作用,背层主要是赋予零部件一些功能性作用。经过多道制备工艺生产出的不同功能的汽车用纺织复合材料产品可应用于汽车的不同部位(表 2)。

汽车纺织零部件制造技术
单层或多层纺织复合材料压制成卷材或片材后,还需要经过原材料复合 — 成型 — 切割— 组装等工序,再结合橡塑、化工材料等,采用多样化的制造工艺制成总成及零部件。原材料复合主要是对由纤维原材料制成的车用纺织复合材料进一步处理,利用撒粉、热熔胶、火焰、涂层等方式对多层车用纺织材料进行复合。成型主要是通过加热模压成型工艺,使材料模压成型。切割是通过水刀、激光、超声波等多种方式对初步成型的纺织品零部件去除边角料。组装是对成型的纺织品零部件进行进一步增添附件的工艺。图 9 展示了汽车用纺织品零部件制造工艺,表 3 对汽车用纺织品零部件制造技术路线进行了归纳总结。


汽车用纺织材料和零部件基本要求
汽车对于车用纺织材料及零部件要求较高,主要依据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规范。但目前其对各类汽车用纺织材料的物理、化学及声学性能并不统一,零部件供应商往往依据整车厂车型等来提供不同限值的材料。
(1)限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各整车厂要求整车满足车内污染物限值,包括苯、甲醛、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乙醛、丙烯醛等各类有机化合物。尤其针对乘客舱各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纺织内饰作为乘客舱内主要装饰物对于VOC限值要求较高。
(2)禁止重金属。在汽车零部件和材料中不得使用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6+)等重金属。
(3)气味。整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一般要求至少满足 3 级。
(4)此外,还需满足尺寸要求、耐温要求、雾化性能、抗霉性能、抗沾污及易清洁性能、耐光照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强力伸长剥离弹性、声学性能、阻燃性能等多种要求。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