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ID4国内首发用户,提车一年分享一下真实尴尬的智能化体验。
一、购车初衷
一是日常通勤距离较长考虑经济性,二是家里有充电桩安装条件,三是城市限牌政策,迫切需要电车。但是在2021年的3月的电车市场选择较少:那段时间电车龙头特斯拉那时负面新闻超多,国产电车新星比亚迪试行驶质感还是差强人意,造成新势力续航续标等负面印象不少。在无意间看到大众ID4首发,去了4s店销售服务体验相比线上的确感觉好些,销售开着首辆到店完全没手续的试驾车带我开了两圈,行驶质感的确有老牌厂商的实力,suv定位我也比较倾向,考虑首发活动以及销售营销我就买了24.28首发版。

二、驾驶续航
用车一年2万公里,体会内饰做工、行驶质感、其实也没啥好多说,毕竟看车一般会试驾,大众老牌厂商调教的实力和其他车多试驾几次明显会感受差异,这也是我觉得这车较大的亮点。第二个比较好的地方是id4续航相较其他竞品比较真实准确,虽然也有低温降低续航,但表显动态调整显示还是比较准确的。空间上新平台的确较燃油车明显好很多,还有就是这车设计思路上如果不是经常后排坐人,其实前排空间和后背箱空间是最大化,尤其是平时要带点东西放后备箱那是真的大。

三、缺陷出厂的智能化(维权中)
最大的问题还是车机系统。所谓新平台实质是赶鸭子上架的半成品。感觉就是一帮人买半成品车帮大众开发升级软件系统。第一,提车大半年,基本上频繁没有网络,频繁故障码、偶尔黑屏等各种软件故障;第二,两次到店升级(每次要过夜)还没彻底解决软件不靠谱的问题;第三,厂家客服热线无限制敷衍等待升级;第四,目前连最基本预约充电这样的基础功能上市一年厂家还未解决(其实系统是有,但是只有个界面半成品),更别指望后面更新ota了。




四、现状
1.两次大升级。实质就是把车开到4s店,技师拿着专业设备,感觉就像彻底刷机一样,这不就是半成品吗,要从底层软件强制重刷。目前车机丢网问题是有改善,但是还是会出现故障码,包括一些智能化功能,比如预约充电ota还没有弄好。
2.投诉原因。经过一年多各种报错丢网,厂家投诉也没点反应,app遥控充电也经常出问题,实在是不把车主当回事。一方面在各种论坛宣传自己的产品,一方面都出厂一年多了还没改善。
3.目前情况。在本地电台投诉,主持人也报道了这个事情,事后也和我说这个车就是赶鸭子上架产物,也希望大众方面不能按照三包最低标准来服务,毕竟id4车机问题有点严重。4s也可怜被大众踢皮球来接待我了,听取了我的反馈,反正车机有问题,技师表示短期内解决不掉,7.8月份又有大升级,但是不敢保证时间和效果,都买车一年半了还是再三推诿,想通过补偿几块小钱解决,但是补偿那几块钱真的是有什么用。一是,新车头两年使用出问题,升级去4s店的时间精力,包括长时间使用缺失远远不止那两块钱。二是,电车不是燃油车使用寿命也就那几年,现在这个样子这车二手都卖不掉,明显会比其他电车更加不保值,那损失也不小。


四、结语
电气化智能化的失败之作,现在的id.4是在为将来的成熟的产品做开发实验。个人看来id.4的价格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机械素质,只是我体验看来还算过关,另一部分智能化电气化部分,就是个半成品,这部分消费者亏多少钱真太难衡量了,毕竟后面要跑几次4s店连大众自己都不知道。根据4s店技师个人判断后面最起码大升级还要两次,而且还要更换硬件电子设备,那个时候差不多买车快两年了,最好的开发版本实验车,帮助厂家开发系统,帮助厂家测试新电子部件。22款id.4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老款换了两个新零件而已。不知道id4车主现在有多少,后面随着数量增多,id4上新闻感觉也不远了,维权肯定也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