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U(图片|配置|询价)上市已经有了两个年头了,2020年3月正式上市的时候,15-20万价位的紧凑级纯电SUV也算是市场的主流表现,可惜哪吒之前卖的都是微型车,本身在车型定位上没有优势,虽然各方面不差,但是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多大的波澜,而不甘寂寞的哪吒,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改款的哪吒U pro,相对于手机行业一pro就贵的操作,哪吒U pro反其道而行之,售价直接砍掉1/3,来到了10-15万的价格区间,而随着这一波操作,我们可以看到的确对于提升销量起到了不错的效果,销量跨过了四位数的门槛,近几个月保持在3000台的水平上,不过对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市场来说,也并不算是非常突出的表现。
相对于之前的小车HPA平台,哪吒U诞生与HPC平台,从厂家的定义来看,这是一款中大型车辆的平台,而从坊间的传闻来看,哪吒U可能采用了奇瑞的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前麦弗逊后多连杆的配置在同级别车型中也算是中上的硬件标准,但是后副车架中间的拓空看着的确挺像传统燃油车的预留位置。

不过对于目前这个价位段来说,油改电倒也并不是不能接受的,毕竟将有限的成本使用在刀刃上,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靠好用的产品,才使之这个价位段的产品应该关注的方向。
纠结于平台属性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哪吒在今年广州车展发布的山海平台,从宣传上来看,这应该是哪吒自己主导开发的纯电平台,不过看起来后期发布的车型,价格上也会有明显的上升。
哪吒U在今年的改款中,着重在续航能力上做了一些调整,除了400和500两个版本之外,还增加了610的版本,采用80度电的电池包,实现了610Km的续航能力,而500和400版本的电池对应66-70度电和50-54度电,并且哪吒采用的电池供应商较为复杂,宁德时代,上汽动力,天津捷威,华鼎国联都是电芯供应厂家,整包由安徽舟之航和鸿创提供,可以说合众新能源采用较多的供应商以分散风险,保证关键部件的功能能力,从侧面也说明了目前合众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并不突出,采用这样增加售后难度并且难以保证一致性的操作也是没有办法的权宜之计,也许也是基于供应商匹配的问题,哪吒U 动力电池高压端口在目前所见的新能源车重,也是相对比较多的,三路高压从动力电池包直接引出,相对于主流方案从动力电池引出总线再分配的方案,电池组的接口密封难度会有所上升,线束长度也会长一点,本质上并不利于成本控制。

不过在电池的种类上,目前哪吒Upro任然是全系三元的配置,相对价格来说的确存在一定的优势,不过我们可以看到,采用CTP技术的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的Upro已经在下半年完成申报,到时候是替代低配车型以降低制造成本,亦或是进一步拉低售价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就要看合众下一步的策略了。

在电池热管理技术上,哪吒的EPT管理系统已经从U的2.0版本进化到U pro的3.0版本,采用液冷技术可以通过空调压缩机经过热交换器给冷却液制冷后参与电池的循环冷却,相比于采用散热器冷却的方式更加直接,温度控制能力更强,而占空比控制的循环水泵也具备变频工作的能力,能够应对不同负荷的散热需求,按照合众的宣传,可以做到20分钟的防热失控时间,相对于国标5分钟的要求的确有着一定的优势。
170W/kg以上的电池组能量密度表现还算不错,但是驱动系统的效率并没有很高,接近1.7吨的整备质量并不算很高,但是能耗表现并不优秀。

而驱动电机的参数上来说,哪吒U pro还算是比较主流,120Kw的最大功率虽然算不上顶级,但是应付日常应用还是足够的,高配车型在动力上也增加了一些,150Kw的最大功率虽然功率上只增加了30Kw,但是扭矩直接从210N·m增加到了310N·m,加速能力也从9.5秒的够用水平来到了7秒的动力不错的档次,可惜最高车速仅仅从150Km/h增加到了155Km/h,不过对于动力有强大要求的消费者,可以等待一下后续可能会推出的四驱版本。

和动力电池一样,起点并不很高的合众新能源并没有太高的开发能力,因此也采用了外购的方式,但是相对于动力电池采用多家供应商混装的方式,电驱动系统也采用了对应的混装模式的确也有点让人摸不到头脑,来自于菲仕绿能科技的电驱动模块为主,但是也有上海电驱动或者中车的方案,虽然采用多套供应商是行业惯例,但是在核心部件上如此混装,必然会对产品一致性和后期维保的难度上遇到不少的问题。
电机和电控也采用了主流的水冷方案,应付150Kw及的动力输出应该问题不大,不过155Km/h的最高车速也说明哪吒对U pro的定位也是以代步为主。相比10万级别的对手甚至更高等级的对手,哪吒U pro的动力水平也并不落后。
在高压系统上,哪吒 U pro还宣传了其4D电控安全系统,但绝缘,互锁,热失控等问,题是每一辆新能源汽车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合众也没有详细介绍它的4D安全究竟厉害在哪里,让人不免觉得有些敷衍。

除了三电基本靠外采,哪吒U pro还给高配的客户提供了L2+级的辅助驾驶系统,虽然名为L2+级,但是事实上各家产品的效果天差地别,哪吒 U pro上搭载的辅助驾驶系统命名为PIV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依靠成熟的Mobileye EyeQ4方案,能够实现主流的辅助驾驶功能,2.5TOPS的算力在现阶段已经属于基础水平了,其实就是个标准L2,单目摄像头的视觉方案能够实现ACC,AEB,LDW,LKA,TSR等常规功能,辅助毫米波雷达可以实现AEB,BSD等辅助功能,表现也算是正常水平,受制于算力和供应商的开放程度,后期要增加自主变道之类的高阶功能难度很大,基本算是定型方案了。
而自动泊车方案同样也来自于超声波雷达的成熟方案,使用效果也算是不错的,并且遥控驾驶的方案也让停车位紧张的城市用户有了更多的选择。
同级别中现在大多数新能源车也能在高配车型上装备一定程度的辅助智能驾驶功能,因此哪吒U pro在现阶段的表现也称不上是优秀,不过达到了行业中等偏上的水平,特别是结合续航能力,一条腿已经跨入了优秀的门槛。

而来到车内,在座舱智能化程度上,是不可能忽略哪吒U pro的特色的,A柱上的屏幕尤为抢眼,为了防止出现A柱盲区导致的交通事故,哪吒U直接量产了所谓透明A柱的技术,虽然不是业界第一家,但是的确在改善视野盲区上有着明显的作用,对于大多数新手司机来说体验非常友好,不过作为开车达人,总会觉得这东西在转弯时轻松很多,不用摇头摆尾,但是正常行驶的时候,是不是会对正常的行驶视野造成一定的干扰。不错在这个价位能够提供这样比较新奇的体验,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此外,其他的座舱智能化技术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出众的功能,但是常规功能也没有明显的缺少,具有连续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助理小YOU也以实体的形式出现,不过除了好玩的确也没太大的实际功能,车内生命探测能够自动外循环来保持车内空气质量,对于马大哈车主来说,不怕把小孩或者宠物忘记在车内也算是人性化功能了。
原子英特尔的APOLLO LAKE芯片厂家也着重宣传了一下,不过相对于高通最近的火热表现,Intel inside似乎并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

在内饰上,哪吒U pro表现非常不错,虽然工艺水平谈不上有多出色,不过,双联屏加上中控副屏的设计还是有一些高级感的,总体内饰设计比较协调, 坐椅上的不对称缝线也增加了不少的年轻气息。

另外,10万不到可以买到的低配其实并不推荐,除了没有辅助驾驶功能,续航少100公里,在后视镜加热,主动进气格栅,自动大灯雨刮,座椅加热,手机智能钥匙这些日常便利性功能上也做了缩减,而13万的中配车型在中间的价格跨度的确也大了一些,杀伤力显得就不足了。但是作为个人消费者,13万起步才是哪吒U pro真正的入门车型。
对于厂家来说,成本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正常情况下也不会亏本卖车,而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东西便宜又好,在这样的矛盾中,哪吒U pro也算是合众新能源的一次尝试,作为微车起家的造车新势力,合众在微型车销量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不同群体的消费习惯并不相同,简单复制经验很难取得成功,怎样进一步提升车辆的体验,增压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压缩成本,是合众能不能走下去的重要问题。哪吒的命名也寄托了合众新能源的良好期望,是否能够英雄再次封神,需要合众的努力。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