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窝子在新疆是几十年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比较简陋的居住方式,在生产建设兵团的初期就有很多这样的地窝子,他们为当地城市的发展建设和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地方的地窝子居住时间甚至超过了十年以上,当我见到地窝子实物的时候,真的泪目了。
我是杜思聪,在大理做了八年家具生意的八零后,2020年底,驾驶汉EV(图片|配置|询价)成功抵达珠峰大本营,同年冬天一天时间穿越了丙察察,2021年,我又驾驶着汉EV踏上了新疆之路。
进新疆这一路,走过了一千多公里没有充电桩的德马高速,进出一千公里没有充电站的罗布泊镇完成了穿越,对于纯电动车来说,真的挺自豪的,现在我还在新疆的路上行走。

今天我的目的地是去看地窝子,在我不远处的几十公里的地方有一处当年开荒治理盐碱地时候留下来的地窝子一直,电量是我每天都在关注的问题,就和开燃油车一样随时关注汽油量一样,这里是前往红星农场的路上,这个城市道路特别的宽阔,道路两边比较宽敞,干净,这一路都是平路,我电耗比较低,差不多在10千瓦上下,这一路要经过将近二十公里左右的棉花地,这两天的棉花快要进入采摘期了,在车里开车都能看得到棉田里面的棉花挂满了枝头,白花花得像云朵一样的棉花铺满了整片棉田,我也是长到这么大第一次看到棉田,真的是震惊了,特别的好奇。




进入到地窝子遗址的停车场,这里现目前来说还是正在开发的一个状态,停车场是这种土地的停车场,还没有完全硬化,进停车场的路也没有完全整平,一不小心有可能磕底盘,进来的时候一定要避让沟壑和大坑,车辆随便停,我到的时候,整个停车场只有一辆车,也就是说只有一名游客在这里参观,来的游客确实是不多的。




就在停车场的边上,就有两块比较明显的标识牌,这两块标识牌是这个景区几乎是介绍最为详细的宣传展板,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一片地窝子的由来,甚至还介绍了地窝子背后的故事,来了一定要来这里看介绍,因为如果你不看介绍,你甚至基本的理念都不会了解得太清楚。




当你走进这些地窝子的时候,真是被这些一个一个,一排一排的地窝子给震撼住了,这些地窝子虽然不是很讲究,但是挖出来的位置和排列是相当讲究的,从高处看,都是整整齐齐的,这些地窝子分给了每一个战士以后,窝子的大小深浅,就得靠自己挖了,挖了之后搭建地窝子上面的遮风挡太阳的遮盖物也是自己弄的,一般都是去找一些柳条当做骨架搭建起来,然后在找一些草给他覆盖在上面,说实话,地窝子的空间在上面就一眼能看得到,是真的小。




让我更想不到的是这里竟然还有婚房,也就是说,结婚以后,这个婚房就可以轮流分配给你,这样的婚房比战士自己的地窝子要稍微大那么一倍左右吧。








沿着栈道走,到了尽头就是地窝子的复刻,也就是用以前的采莲,为了给游客展示出来的几个实物,说实话,看到这样的场景依旧是非常震惊的,甚至我走下去的时候,我都觉得是真的小,有些地窝子我是完全不能站直的,这可是给游客展示的地窝子都是这样的,何况当年的条件一定是比这个还要更加艰苦。





在里面的感觉还确实是不一样,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温度的变化,在外面太阳晒着特别的热,但是进了地窝子以后,瞬间温度一下就降低了好几度,我觉得这个地窝子除了温蒂比外面低一些,其他的好处,就只剩下能快速挖出来,建设成本低了,之外的更多的我觉得看到的都是那年年代革命前辈的付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