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 | 研报作者:王浩,鲍雁辛 |
欧洲汽车零排放时间表提前。欧洲发布关于汽车排放的新政,根据此前《2030年气候目标计划》显示,欧盟的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汽车的零排放,而此次将整个的时间节点从2050年提前到2035年,即在2035年汽车碳排放将从2021年的95g/km下降到2035年的0g/km,此举的意义在于首先是将部分国家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进一步提前到2035年,当然部分国家例如挪威这些国家本身时间表就比2035年要早则不受影响;另外就是将加速纯电动汽车的应用,因为不论是HEV还是PHEV其本质上都是属于节能减排,而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零排放,因此欧洲纯电动汽车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拉动锂电池的需求。根据此前的目标显示,即到2030碳排放标准要下降到47.5g/km,到2035年下降到0g/km,则对应2030、203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大约在1000万辆、1600万辆左右,此销量目标将在2020年基础上大幅上升。
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21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4.8万辆,销量达到25.6万辆,环比增长17.6%,同比增长139.3%,本质上在6月其实是一个去库存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终端销量的良好表现;1-6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5%。而从渗透率的角度来看6月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2.7%,环比继续提升,上半年累计渗透率达到9.4%,而2020年全年的渗透率也就在5.8%左右,可以看出整个渗透率的提升还是非常显著的。
中国锂电池企业全球竞争力增强。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1.1GWh,同比上升136.2%,环比上升13.8%,其中三元电池共计装车5.9GWh,环比上升13.8%;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5.1GWh,环比上升13.2%。1-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上升200.3%;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30.2GWh,占总装车量57.5%,同比累计上升139.0%;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22.2GWh,占总装车量42.3%,同比累计上升368.5%。市场集中度方面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8.1GWh、44.5GWh和48.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2.6%、84.8%和92.0%。全球电池装机方面前五个月全球累计装机量达到88.4GWH,同比增长163%;其中CATL凭借27.6GWH的装机位列全球第一,市占率达到31.2%,同比提升近10pct,比排名第二的LG也高了8pct;此外比亚迪、中航锂电、国轩高科等企业也分别位列前十,整体份额较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再一次反映出行业中国电池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锂资源分布不平衡,产能恢复慢于预期,供需紧张致价格稳步上涨。2022-2025年,锂行业主要矛盾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锂资源开发和全球日益增长的锂电需求的矛盾。动态的看,新增供给难以匹配快速增长的锂电需求。Capex周期和产能周期滞后于需求周期。锂电行业需求周期在2020年Q4启动,中欧电动车的爆发是发令枪,美国政策作接力,各种车型多点开花,锂行业需求预计每年增长35%左右。但是我们发现锂行业Capex资本开支周期并未开始,或滞后于需求周期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主要原因系,锂价刚刚恢复,锂行业企业资产负债表仍未大幅改善,锂盐价格从2020年Q4最低点的3.8万/吨上涨至目前的9万/吨,当锂盐价格在3.8万/吨的时候,全行业60%的锂上游资源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没有任何做资本开支的动力,资产负债表恶化。目前即使锂价恢复到9万/吨,锂公司的盈利大幅度的恢复,但锂资源企业加大Capex的决策仍严重滞后,一方面有海外锂资源企业职业经理人制的因素影响,一方面有资产负债表未修复的因素限制,导致锂Capex决策保守滞后。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锂电池排产进度不及预期。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