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粉丝群里有位朋友,他给我讲述了自己波折的选车历程。第一天他去试驾了自己喜欢的一款小钢炮,但考虑到孩子个头长得快,就放弃了。后来他看了一些天花乱坠的新车品牌广告,第二天又去试了很多车,可家里出钱的人觉得不靠谱,所以不同意,最终他还是没能确定自己的选择。可能在看文章的你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因为不是自己出钱,或者因为工作、家庭等等因素,没办法做出选择,甚至没有一个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办法。
这样的经历,无论是选新车还是二手车都会遇到,我也不例外。所以我主张买车的时候不去获取过多重复的信息,比如配置,外观等等。而且选车的目标不能太宽泛,否则很难抉择。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先找到最重要的需求,不被杂乱的信息流左右。在我看来,一台优秀的家用车,一定得做到动力好,满足自己的驾驶乐趣;用着舒心,就算堵车也不会糟心;乘坐舒适,让乘坐者有坐沙发一样的体验。而市面上的中级车,往往是最折中,能够权衡所有需求的选择。

曾经的国内市场,中级车最早以行政用车的身份出现的,如今中级车仍然是汽车消费市场上的中流砥柱。对我这种实用主义的车商来说,市场上很多中级车都称得上是物美价廉。但是我个人的第一需求是:这台车一定能把舒适和运动兼顾。如果推荐一款在两者之间表现均衡的车,我一定会先考虑日产天籁(图片|配置|询价)的2.0T车型。原因只有三点:
原因一: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2.0T发动机

我提到的技术含量,不只是说动力好。还包括这台发动机可以兼顾的出色的动力和低能耗。身为内燃机的拥护者,一台燃油经济性高,性能又超强的发动机,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除非……
大家都知道我是钻石“德粉”,但我发自内心的敬佩日系车企对内燃机的钻研。本田的地球梦、马自达的创驰蓝天,丰田还把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到了41%,还有我经常在《ASK吱吱吱》里提到的日产的VQ系列发动机,这些我都非常喜欢,以至于你们都叫我假德粉、表面德粉。

但要说最近有没有让我再次震惊的发动机技术,那可变压缩比绝对是排名第一的。很多年前,人们还没有兴师动众的去捣鼓新能源车,大家都在钻研如何压榨内燃机的潜能。这个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个概念——可变压缩比。日产把这项看似玄学的技术,潜心花了二十余年给量产出来了,也就是日产全新VC-TURBO超变擎。

其实它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通过一套带电机驱动单元的多连杆机构,改变活塞连杆的运动轨迹,而高压缩比和低压缩比的状态会产生6mm的活塞止点高度差,这就让燃烧室的空间产生了变化。听着很简单,也不是什么巧夺天工,但就是这短短6mm的距离,就能做到把压缩比从14:1到8:1之间无缝切换。

高压缩比的时候,燃油经济性和排放能够达到最优化的状态,让天籁的官方综合油耗只有6.6L/100km。低压缩比的时候,动力性能更加强大,能压榨出最大功率185kW,最大扭矩380牛·米,什么概念?这台2.0T天籁的官方零百加速仅需6.4秒,能和原厂的高尔夫GTI比划比划了。
原因二:日常通勤也能开着舒心

刚入行的那几年,我其实有些抵触自动驾驶,甚至怀疑过这类技术。但是现在自动驾驶的水平已经有了不少进步,在相对安全的封闭环线快速路上,有一定的自动驾驶辅助还是很好用的,尤其是堵车,可以短暂解放一下双脚。
虽然造车新势力最爱在自动驾驶上鼓吹自己,但是不少传统厂商其实早已做到了这一步。天籁这套ProPILOT超智驾可以做到全速域自适应巡航,像跟车、跟停,居中保持,疲劳检测,这些功能只需一个按键就能启动,功能丝毫不比哪家新势力要弱。

再说一个实用的功能,像小区、停车场等人流量密集而且视野不好的地方,需要更加谨慎。天籁的油门误踩纠正系统能够在0-15km/h的速度内,实时监测前后障碍物并提示,对于新手司机来说,这样的车辆的安全系统可比在车内K歌功能实用多了。
原因三:乘坐感受必须舒服

经常坐办公室搞创作的人,颈椎、腰椎都容易劳累,所以我给每个员工配备了电竞椅,在头部和腰部都有支撑。不过说实话,要是能给天籁的座椅改成办公室座椅,那就太完美了。日产沙发厂的名声,不需要多说,坐过的人一定深有体会,没坐过的也听说过。

天籁之所以能让人感到舒服的原因,正是它配备的人体工学座椅,它会把脊柱上的压力分散开。主要是肩部、腰部、臀部的重量,只要让这三点更加贴合脊柱,就起到很好的承托作用。再加上三层缓冲材质的包裹,才能让“屁股”满意。正所谓,好马必须配好鞍。
总的来说,我入行这几年,大大小小也买过几十台车了。其实天花乱坠的配置、多大多炫的屏,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甚至对这些“点缀功能”有些麻木。反而时间越久,越觉得汽车的第一属性才是重要的。我指的是开着舒服、坐着舒服,其他都是次要的。所以,这样一台拥有超变擎动力和超智驾安全的日产天籁,它的技术含量全部体现在一辆车最重要的地方,拥有着一台车最纯粹的技能点,我认为这样的车是值得推荐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