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忧外患,上汽大众还能持续为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创造高额利润吗?
6月5日,上汽集团公布产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上汽大众成为该集团国内板块销量下滑最严重的汽车企业,也拖累了上汽集团整体表现。
数据显示,1-5月上汽集团销量为156.97万辆,同比下滑36.47%;其中,上汽大众销量为43.41万辆,同比下滑43.26%。
作为目前中国累计销量最高的单一汽车企业,同样也是对上汽集团业绩贡献最大的合资公司,刚刚推出旗下首款MPV车型威然的上汽大众,一段时间以来,成为汽车圈备受瞩目的“明星”。
与以往产品力高、价格坚挺、品牌力强不同的是,这次销量下跌、打折促销、产品质量与品牌力受质疑、为股东盈利能力降低……突然集中在这个汽车合资公司爆发。

在上汽正谋划引入奥迪品牌还未发力的时候,上汽大众似乎已经有些自乱阵脚。难道,上汽通用的故事,会在上汽大众重演?
库存高企,大力促销难挽颓势
虽然从5月开始,上汽大众旗下两大品牌全部主力车型,就加入了上汽集团“五五购车节”的价格团战,但从其最新公布的产销快报却不难发现,似乎消费者对上汽大众,并不再像往常那样买账。
毕竟,同在一个母公司旗下,5月上汽大通、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已经同比止跌回升,上汽通用和上汽乘用车跌幅也缩至个位数,可上汽大众销量业绩,同比跌幅依然高达15%。
2020年以来,不论是5月单月,还是前5个月累计,上汽大众都已经被同胞兄弟一汽-大众,拉开了较大差距。
为了进一步拉动需求,提振销量,上汽大众还开启内部员工6折购车措施,在员工优惠购车价格基础上,上汽大众还可能给出几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可问题是,如此nice的价格,还是收效甚微。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效果。经过这轮促销之后,上汽大众和上汽斯柯达的业绩,虽然还是拖了上汽集团后腿,但两者库存压力明显减小。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今年5月库存深度超过2个月的品牌中,已经不见上汽大众和上汽斯柯达的身影。
而就在4月份,斯柯达的库存深度高达3.09个月,是当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所有汽车品牌当中,库存深度最高的;上汽大众位列第四,库存深度超过2.5个月。3月份,上汽斯柯达库存深度更是高达3.76个月,位列第二;上汽大众的库存深度达3.52个月,位列第三。

「3月库存深度;图片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上汽斯柯达甚至在4月宣布了官降,至此,这个百年品牌在中国市场,朝着独立成军的捷达,进一步靠拢,令人唏嘘。
交强险数据显示,2018年上汽大众的销量为192.4万辆,结合上汽大众2018年206.51万辆的批发销量,不难算出,2018年有14.11万辆的库存压在上汽大众经销商手中。这,还只限于经销商端。众所周知,对经销商而言,高库存意味着占用大量资金,对渠道经营造成较大生存压力,但好在上汽大众用户基盘大,经销商能在售后将利润补回来。
当然,从企业端来看,过去五年,上汽大众产销量分别为2015年的180.36万辆和181.21万辆,2016年的196.86万辆和200.18万辆,2017年的206.99万辆和206.31万辆,2018年的209.7万辆和206.51万辆,2019年的192.62万辆和200.18万辆。总体似乎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某种程度上来看,过去几年,上汽大众一直在努力清库存,尤其是2019年。该企业库存从2015年的8.9万辆,升至2018年高点的10.4万辆,并降至去年约1.54万辆。

「数据来源:上汽集团财报」
这背后,则是过去五年,上汽大众产能利用率在不断降低。从2016年高点的127%,下降至2019年的104%(这段时期上汽大众设计产能已超过155万辆,升至2019年的184.8万)。
这也反映出企业意识到问题,并在努力解决。可这种以价换量的打法,无异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更是一种透支大众品牌,在中国几十年品牌红利的做法。
业绩利润贡献大户的烦恼
众所周知,上汽大众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就是业绩利润贡献支柱,对大众汽车集团同样如此。
从汽车K线统计上汽集团近5年财务数据来分析,2015-2019年间,上汽大众为上汽集团贡献业绩快速增长,但在2019年迎来拐点。
其中,上汽大众营业收入2015-2019年分别为2184.09亿、2285.51亿、2561.99亿、2593.01亿和2359.5亿元,而其为上汽集团营收贡献占比,则由2015年的32.58%逐年降至2019年的27.98%。

「数据来源:上汽集团财报」
净利润方面,上汽大众2015年以来一直保持增长的趋势,在2018年达到巅峰,但2019年发生反转。财报显示,2019年上汽大众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高达200.25亿元,但较2018年同期的280.16亿元,大幅下滑28.52%。
过去几年,大众汽车在中国发动SUV战略,一方面为了弥补SUV短板,另一方面则希望借此提升产品溢价、盈利水平。可去年,上汽大众还是在多款SUV车型堆积下,销量、营收和净利润三大指标出现较严重下滑。
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世界汽车产业受到波及。在此背景下,上汽大众可想而知也备受煎熬。
大众汽车发言人表示,大众正在考虑进一步削减成本,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此前,大众汽车集团CEO赫伯特·迪斯表示,新冠疫情期间,大众每停产一周,就会损失约2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8.7亿元)。

作为大众在全球最大市场和利润来源地,此番削减成本,不禁令人担忧,会否涉及中国市场。除了裁员、节约费用等通常方式,其会不会在原材料等汽车看不见的地方进行成本削减,而这是否会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造成影响?
近两年,大众旗下“神车”接连发生“碰撞”意外,不禁让人产生联想。究竟是设计制造原因,还是另有隐忧。
“神车”遭遇滑铁卢
2019年,正值西方传统的平安夜这一天,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公布了一则消息:其已完成2019年第二批第四款车型——上汽大众帕萨特(图片|配置|询价)(2019款280TSI商务版)全部测试。
其中,该车“正面25%偏置碰撞评测”结果为“较差(P)”的测试结果,引起了人们关注、质疑和担忧。而实际上,上汽大众旗下途观L,斯柯达品牌的柯迪亚克,也都在25%偏置或侧面碰撞得到“较差”评级。
长期以来,大众品牌将其车体结构、结实和高安全性作为重要卖点,甚至借此“打压”日系车。这次碰撞测试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几乎推翻了大众数十年来在中国市场皮实安全的品牌印记。
一款车得到“较差”可能说得过去,但三款车均参与测试,且在关乎车辆安全碰撞测试中得到“较差”评级,似乎有些说不过去,难道这不需要给大众汽车千万死忠粉一个解释?
颇为讽刺的是,对“有失水准的”碰撞成绩,上汽大众高层时隔数月罕见回应。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贾鸣镝在媒体采访中回应称,25%偏置碰撞比例在中国交通事故深度调查案例统计中只占有1%,而帕萨特在其他辅助安全指数中都是满分,却没有人提。他认为,帕萨特25%偏置碰撞事件“被放大了”。
难道真如这位掌管百万量级企业销售的负责人所言,该事件“被放大”?姑且不论这种案例在交通事故调查案例统计中只占1%的数字是否准确。哪怕只占1%,虽然对年销200万量级的上汽大众,可能其一位车主碰到这种事故,但对于这位车主,那可能意味着100%的生命安全威胁。
也难怪,有媒体对此回应嗤之以鼻。
当然,帕萨特、途观L均是上汽大众重要销量支柱型车型。乘联会公布数据显示,2019年,帕萨特、途观L销量分别为19.35万辆、18.85万辆,分别占比上汽大众大众品牌总销量约11.11%和10.82%。
受碰撞事件和疫情叠加影响,两款车型销量大幅下滑。今年1-5月,帕萨特累计销量为41207辆,同比下滑36.86%,途观L销量为46635辆,同比下滑29.58%。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大众主销车型朗逸、新桑塔纳销量也出现大幅下滑,今年1-5月两款车型分别销售13.57万辆和5.63万辆,同比分别大降36.31%和40.28%。
在近期上汽大众宣传口径中,入门级销量主力业绩大幅下滑,是因为上汽大众在提升高价值车型占比,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不可否认,MPV威然到来可能有一定改善。
然而,大打价格战、促销降价,对上汽大众的大众和斯柯达品牌,尤其是当前整体产品线,可能造成较大伤害。哪怕是SUV越来越多,也经不住如此折腾。这一点,从上汽通用凯迪拉克、别克和雪佛兰三大品牌呈现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来看,也不难发现其中危害。
有意思的是,在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管理中心碰出较差成绩的帕萨特,因参与C-NCAP碰撞测试斩获“五星”,再次引发热议。让不少业内人士都感到,此地无银三百两。
View of Autoskline:
根据上汽集团公布的一季度报告,上汽集团净利润骤降近九成,这从侧面不难看出上汽大众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如何在迎接上汽奥迪之前,调整战略,显然只依靠消磨品牌红利,是不行的。
文字为【汽车K线】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同时,文章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