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牛车实验室」德系日系典型车设计思维对比 宝马新3系/轩逸非常规构造探秘

    牛车网头像牛车网头像
    牛车网2020-04-13

    [资讯-牛车网]

    牛车实验室拆过的这些车,虽然总数还不多,但也涉及了各种国家的典型代表。今天要聊的两个车,虽然是不同级别的,但是它们的设计思维代表了德系和日系。从设计内涵可以明显的看出来,两个国家的设计师完全是两种方案。宝马新3系是力求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也做到与众不同,第14代轩逸是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都先考虑成本。所以我们今天选择两款车的一些非常规结构进行对比,看看德系日系有什么差别。

    首先来看东风日产第14代轩逸:

    前部多处金属缺少色漆层:

    地毡仅一层,泡沫来填充:

    车顶单薄加强筋,全无隔音止震设计:

    碳罐位置很神奇,车尾碰撞高危区:

    拼接车门廉价,技术含量老旧,美观度差:

    传统点焊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参差不齐是为何?

    中央排气隔热铝箔也要省钱,平面铝箔散热面积小效果差:

    同级车都在用独立悬挂了,轩逸的扭力梁还没有防倾杆:

    后排座椅下光秃秃,无地毡垫延伸:

    手工胶布固定线束,拆解后发现多处:

    下面看看华晨宝马新3系的设计:

    车头两角金属加强框:优点缺点并存!斜角碰撞车头时伤及行人但让车本身降低损伤。

    异形行人腿部防卷入梁:强度不足,作用并不明显,存在质疑。

    SYNTAK协同热升舱技术:并非高科技,就是用隔热棉半包裹发动机且取消铝箔隔热板,还同时取消机舱盖隔音棉,总让人感觉是减配。

    前门镂空长方体异形防撞梁:结构罕见,但并非最优方案。

    分体式树脂油箱:底盘构造带来的无奈之举,弊大于利。

    后置式启动电瓶:优点,优化整车配重、利于机舱散热。缺点,无防水设计,极端情况可能导致车辆瘫痪。线束布局成本较高。

    装配方式奇特:翼子板内衬塑料铆钉,翼子板覆盖件一次性卡扣,后市场维修很麻烦。

    安全带固定点位置特别,螺丝反装:同样给拆装带来极大困扰。

    总结:虽然我们并不是刻意的去找缺点,但是轩逸的大部分非同一般的地方还真不是什么优点。东风日产在营销上很成功,轩逸的销量也是每月几万台车,的确很不错。但是在赚钱的同时,也希望厂家不要忘了消费者的利益,多少给点诚意吧。宝马新3系,其实有很多地方的设计也是在逃避成本问题,但是更多的时候,它还是在彰显自己豪华品牌的特立独行,非要把简单的设计弄的很复杂,甚至给后期维修都带来各种麻烦。德系似乎越来越复杂,而日系总是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可能到最后还是德系车的使用寿命更胜一筹,但日系车的物美价廉还是大家普遍欢迎的。

    次阅读
    26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