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埃尔法加价,“兄弟”威尔法平价无人买,皆因丰田的的自以为是?

    车知事头像车知事头像
    车知事2020-03-08

    在说丰田前,我们先说说去年广汽本田所推出的皓影,当所有人都以外本田使用"双车"策略会出现自相残杀的现象,结果没想到双双盈利,且大丰收。这结局确实是让人万万想不到。而作为与本田平起平坐的丰田汽车来说,在此之前也同样采用过如出一辙的策略,那就是埃尔法(图片|配置|询价)与威尔法了。提起埃尔法,我想在国内车圈乃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它也被常称之为第二大加价王(第一大雷克萨斯LM 300h)。

    的确这款车在日本本土实则就是一辆很普通的MPV,即便是到了我们中国香港乃至台湾地区,售价也极其的便宜。可偏偏到了大陆内地后,价格蹭蹭往上涨,在加上明星效应,与此同时,丰田还限制了供应,最后就导致成为了"狼多肉少"的局面产生。除此之外要知道埃尔法是属于广汽本田销售,而作为广汽的对手一汽本田来说,自然也不可能看着自己同胞车型大卖。于是就引入一辆能与埃尔法相提并论的车,共吃这份大蛋糕。但威尔法上市至今已有大半年时间了,路上的能见度几乎为0,同时豪车市场上的存在感也很低,远不符合预期,原因为何?

    首先小编想说,威尔法跟埃尔法作为同平台的两款姐妹车,它们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外观设计上面有一定的差异化,并且这种差异化能间接性影响到威尔法的销量。前脸并没有像埃尔法那样采用大嘴设计,而是采用了诸多横向镀铬饰条填满车头,看起来层次感极为丰富。大灯组采用了分体式设计,雾灯区也用了三角形镀铬装饰。这里就是小编所认为,最大的一个败笔,相比之下明显少了几分埃尔法的稳重态度,而买得起埃尔法的人,要的就是这份稳重感和踏实感,同时还有就是加价,毕竟说出去才有面儿,还能证明自己经济实力,反而不会像工薪阶层的人一样,过多追求个性独立的标签。

    既然两辆车都是属于偏家用型MPV,那么重点自然就在中后排了。而前排更多的是留给保姆或者专职司机驾驶。首先前排部分,可以从图上看出威尔法的座舱基本与埃尔法没有区别,采用环抱式中控台,同时车内采用了大面积的软性皮革、木质饰板等,极大的提升了该价位车型所需的档次感。当然了配置上威尔法也是不含糊,基本上埃尔法有的,它都有。好歹都是80万的售价车型,如果连这些基本功能都没有怎么出来混呢?

    而威尔法的第二排使用了两个独立的飞机头等舱规格配置的座椅,座椅功能也是要啥有啥,乘坐感也很不错。只是第三排乘坐舒适性会差了一些,不过这也成为了威尔法内饰比不过埃尔法主要点之一。然后在来看一下动力总成,威尔法搭载了2.5L自然吸气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双擎混合动力系统,最大211匹马力,最大扭矩409牛·米,匹配E-CVT变速箱,并且带有E-Four电控四驱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路况适应性。从这部分你会看出,两车动力总成都有搭载丰田旗下目前最流行的Hybrid技术,毕竟两车零部件、机械水准、调教均是来自日本,要说最大的区别嘛无非就是一个是采用4缸一个是6缸了,不过就差这两个缸补20万,小编反正是觉得并不太值得。


    写在最后:

    其实总的来说威尔法之所以走到今天这种"遇冷"的地步,全是因为自己当初过于高估自己,并未了解为啥埃尔法能这么勇敢加价。通俗易懂的来讲,第一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毕竟早期国内80-100万价位里,的确是一片市场空白期,而在特定的时间里,埃尔法就正好出现在了这个价位人们视野中,其次在加上明星效应,就导致走向加价之路。其次就是客户群体定位不一样,毕竟威尔法外观设计上也更加偏向年轻运动化一点,尤其是在香港地区你会发现玩MPV的人中,10个人里9个人都是开的威尔法,剩下1个是玩埃尔法,所以我想这就是为啥国内威尔法卖不过埃尔法的主要三个原因了。你觉得呢?欢迎下方留言并评论。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万次阅读
    2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