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宝马5系PHEV车主·车龄2年
简介:日常搬砖小青年
魔都狮尊
535Le的表显续航里程是怎么计算的呢?有些车友搞不明白,以为是自己的电池不行,心里不免有些狐疑。我在这里给大家解释一下,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各位斧正。 一、BMW535Le的续航 NEDC测试是95公里 WLTC/WLTP测试是73公里 综合续航,即满油满电(WLTC测试标准)749公里 网友经常会问,为什么我的表显只有xx公里,正常吗?问出这个问题的多是新车友,还不了解自己的车子。 首先,搞清楚表显续航里程是怎么算出来的。大致上,它是根据历史百公里电耗预测目前剩余电量可行驶里程。这显然是不准的。打个比方,你昨天走这条路,很堵,百公里电耗很高,但是你今天走就很顺畅,车很少,百公里电耗就会比较低,用昨天的电耗预测今天的可行驶里程显而易见的不准。 我的车子是21款的,开了一年半,在上海市区上下班高峰时间,春秋不开空调的情况下,真实续航在60~70公里,冬天开空调自动一档22度、开座椅加热、听音乐,白天真实续航在55左右,晚上则在50左右。 二、电动续航里程的测量方法: EPA > WLTP > NEDC > CLTC 这是按照测试标准的严格程度来排序的。 2021年7月1日,燃油车、插混车的测试工况由 NEDC切换为WLTC; 2021年10月1日,纯电和燃料电池车使用CLTC工况; 2025年后,WLTC将被CLTC替代。 CLTC: CLTC为中国量身定制的测试标准。工况更适合我国的汽车行驶工况,续航标准的测试权重更偏向于中低速的表现。怠速时长更长、频繁加减速、不开空调,过度强调了以城市为主的乘用车行驶工况,忽视了电动车在不同环境下驾驶的巨大能耗损失。测试出的续航里程会高于NEDC、WLTC标准。 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就是“新欧洲驾驶循环”,最初是欧洲的燃油车续航的测试标准,其最早可追溯至1970年代的ECE-15标准,后经过对实际路况的不断优化,于1997年正式定为NEDC。目前在我国,工信部在对电动车的综合里程进行测试的时候,采用的就是NEDC测试标准。1个NEDC循环由4个市区循环和1个市郊循环程序组成,理论试验里程为11.022km,时间为11800秒测试方法简单讲,就是让车辆由满电按照上述的NEDC工况车速历程循环一直跑,直至电量耗尽,对驾驶员的要求是车速偏差不超过2km/h。已经推出五十多年了!它是燃油车时代的产物,也是出了名的不准。 不管是新能源车的续航电耗还是传统车的油耗都是在“跑步机”上进行测试的,这个“跑步机”的学名叫底盘测功机,俗称转鼓。在实验室里,测试温度在20-30°C之间。NEDC循环工况的特点是测试时间短、里程小、速度低、变速少,不考虑环境温度对能耗的影响,也没有充分考虑市区交通堵塞时车辆不断启停的情况。 WLTC(世界统一轻型汽车测试循环)/WLTP(世界统一轻型汽车测试程序) 为了应对NEDC的日益边缘化,在UN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框架下开发了一项新措施WLTP,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和更现实的测试条件。 WLTP于2017年9月1日推出。 WLTC测试循环时间更长,考虑了车辆的滚动阻力、挡位、车重(货物、乘客)、刹车、短暂停车等情况,对电池影响较大的环境温度和车内电器因素也考虑到了。 WLTP测试的缺点,在低速工况负荷较低且变化不够剧烈、低速工况占比仍然偏少,虽然加速、减速较频繁,看起来十分接近消费者用车情况,但加速过程时长过久,依旧无法准确模拟消费者日常用车的真实场景。 EPA EPA是美国环保署制定的用来衡量内燃机乘用车尾气排放和燃油经济性及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测试程序,参考了美国道路环境,包括城市、高速、激烈驾驶、空调使用和低温运行工况,还追加了关于电动车的测试标准。 城市工况测试,包括冷启动过渡、稳态、热浸、热启动过渡。EPA测试复杂、成本很高,实施起来有困难,所以我国未采用这个标准。但是有一些海外新车在传播时,会用到EPA测试的数据。特斯拉车机系统内按照EPA工况显示。 最后,总结一下。如果你看到汽车广告上写着:续航500公里。如果它是EPA测试标准,那么真实续航可能是490公里;如果它是CLTC测试标准,那么真实续航可能有400公里就不错了。
七里香不香bimmer
如何设置BMW宝马的高保真音响?设置完普通的高保真喇叭音质也够我们普通人听听了,至少比你不调节好的多的多,试试看吧。#宝马 #每天一个用车知识 #bmw #高保真音响 #上热门
一起摇摆71
今天下的定金,下周提车感觉这个价格已经很低了,大佬们你都是什么价,送了什么东西
1、买车选型: 家里有同级别的油车了,增购一辆车,想蹭蹭国家新能源免购置税和上海送绿牌的福利(这两项加起来节省15万块呢),使用上主要以市区通勤为主,偶尔跑跑高速没有续航焦虑,自己有固定车位可安装充电桩,过滤下来,这个级别没啥可选的,就在奔驰E350eL、535Le和奥迪A6L 55 TFSI e三者之间选。 E350电池续航120公里,支持快充,但是配置寒酸,驾驶操控感受不如其他二者好; A6 55电池续航最短,发动机185KW最给力,貌似插混就是让你蹭绿牌和免税福利的,奥迪座椅舒适性最差; 最后选了535Le,电池续航居中,配置最为丰富,nvh最优,这代同级别无出其右,驾驶操控非常好。 2、用车成本: 我买的是21款先锋,21年5月底下线的。炭黑棕内。平时都是市区通勤为主,偶尔上海周边走走高速,百公里平均油耗1.1升,每天充电,每度电3毛钱,每个月100元左右电费,平均两三个月加100块钱油。 3、驾驶感受: 电是这车的灵魂。整车隔音很好,同代竞品无出其右。满动力加速迅猛,得心应手,即使没电用油,发动机声音也不是很大,提速依然让我满意。 4、选型建议: 先锋和普通版本官方指导价差3万多点,但是这个差价超值。这个差价多出5AU(功能见附图)、座椅加热和通风、腰托、推托和肩托调节、16喇叭哈曼卡顿、第二排座椅三档电动调节、主副座椅记忆、老板键。这些东西你要是选装可不止3万块。 所以买先锋!买先锋!买先锋! 5、使用情况: 开到目前没遇到啥大问题,有两次预约充电失败,重新插一下就好了。 今年4、5月份间,做志愿者在小区内开车配送物资,遇到一次启动时直接发动机启动,同时亮发动机故障灯,过两天自己又好了。升级一次车机系统后,加速平顺改善明显,没再出现软件问题。 异响:在非常颠簸局面天窗有时会异响。铝合金内饰没有板没有异响。 6、空气悬挂: 空气悬挂的作用是让车在任何荷载下保持底盘高度不变。这是官方说法。 7、驾驶模式: 官方名词叫“驾驶体验开关”。 535Le有四五个模式:混动模式Hybrid 、运动模式Sport、电动模式Electric、自适应模式Adaptive、电池控制模式Battery Control 每个模式下都有标准模式和定制模式。他们组合调整车子电驱和油驱的能耗配比、变速箱响应逻辑和底盘软硬。 系统默认启动模式是混动模式,可以设置电模式为默认启动模式。 先说混动模式和电模式的区别:混动模式下动力需求在40%以下时用电,超过40%和时速达到110时启动发动机,混动模式可以全功率输出,此模式下可以eBoost。电模式下动力需求超过60%时启动发动机。 运动模式下直接启动发动机,发动机和电机同时工作提供全额动力输出。 SPORT STANDARD 方向比较沉,悬挂比较硬,整体是偏运动的硬。 SPORT INDIVIDUAL 这个模式下可以配置悬挂、方向为舒适模式,方向轻悬挂软。 运动模式配合S档随时爆发最大马力和扭矩。 自适应模式,官方的解释如下: 自动根据驾驶情况和驾驶方式,调整均衡协调的驾驶模式,还会结合导航系统考虑前方路况的情况。 平时用得很少,我没体验出它和混动模式的区别在哪里。 电池控制模式: 直接启动发动机驱动车子,同时给电池充电。如果设置了保持电量,会一直使电池保持电量。这个模式市区道路或低速不建议使用,驾驶体验不好。高速上可以使用,100公里左右可以充满,平均油耗10个。 很多车友一见电池没电,就想用BC模式给车子充电,如果你想让车子保持292马力和420牛米,随时和人崩,没问题。如果考虑经济性那就用混动或电模式,没电就用油,不要用BC反充。毕竟油比电贵多了,不划算。 电池续航为什么没有别人高? 电池续航和你走过的路况,还有你的驾驶习惯相关。如果你半夜上高架匀速60~80跑个百八公里,下次充满电,你的续航就上来了。 8、胎压大小: 这车两吨多,所以要求胎压比较高,不要相信什么都是2.5的经验瞎说。宝马车型在驾驶员侧B柱底端有对胎压的官方说明,在部分荷载的情况下前2.8后3.0为正常胎压。胎压低了,过坑轮胎容易鼓包。轮胎鼓包大多是胎压不足挤出来的。 9、关于顿挫: 我开觉得很平顺,没顿挫。我的车友群里也没人说顿挫。 顿挫是变速箱换挡逻辑引起的。踩油门的深浅和缓急直接影响变速箱的换档逻辑。熟悉车子特点得心应手的控制它。毕竟油门控制能力属于驾驶技术范畴。 10、关于保养: 按车车提醒去做就可以了。首保在满一年或12000公里,先到为准。我的车满一年时总里程刚一万多点,燃油里程一千多点,4S店打电话提醒首保时说,机油质保期为一年。 11、说说5AU 先锋才有,中文名是“自动驾驶辅助Pro”。L2这个级别,试驾对比过特斯拉,在国内,没对手。 单贴字数限制 车友想了解哪方面,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