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蓝山车主·车龄1年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南岸之渚
空间和动力是长项,能耗中规中矩。但智能驾驶与其他新势力差距太大,NOH无效变道多,对桶桩识别率低,对高速辅助驾驶的安全和能耗都很不满意,城区辅助驾驶聊胜于无,车机功能相对简单,反应速度也不够快,语音识别率比华为之类的手机低太多,语音指挥导航...查看全文
楼主总结得非常到位,无效变道多的原因真的还就是硬件和算力不足导致的。一起向长城反馈下,加钱后期可以升级车控算力芯片主板,加装激光雷达就好了,可以增加用户满意度
伯易大叔:空间和动力是最大优点,续航纯电180基本满足日常纯电通勤,加油续航1200出游远行无里程焦虑,绿牌不受限行限制,这些是我选择蓝山的最大原因。 车无完车,蓝山劣势也很明显,车机满足日常基本使用但UI美观度不够,界面没有设计感,基本是文字菜单形式,功能布局、归类逻辑不够清晰。智驾基础功能还行,城区可用智慧巡航,高速可用NOH,能一定程度缓解驾驶疲劳,尤其堵车和长途旅行过程中。但受限硬件基础,感知和决策天花板较低,需要驾驶者更多保持专注,避免意外发生。 内饰部分位置塑料感较强,后期购买改装件可以根据喜好改装美化。车内后视镜自动防炫功能感觉过于灵敏导致画面太黑,我已经换成海康威视M1流媒体后视镜,效果确实很好。 重点说说第二次OTA后的感受! 升级以后,感受比较明显的是副驾屏幕增加了天气时间,比仪表屏看时间方便多了,增加了抖音。NOH感受似乎变的非常积极,急吼吼的总想要车速尽量达到最高限速,前面有慢车速度低于限速它就想着变道,在没有达到限速期间变道会频繁很多,比我自己开还着急。这会导致无效变道增加,来回变,有时甚至变道中途由于看到需要变到的车道不远处就有大车慢车,它又会中途取消变道操作。如此一来感觉这个智驾有点由于感知距离受限(没有激光雷达),决策又偏于激进(就像我说的总是第一时间希望达到最高限速,否则总想用变道超车来实现),这就会导致太多无效变道,对驾乘感受并不好。另外就是在非封闭道路使用智慧巡航,遇到复杂一点的十字路口,由于缺乏实线引导,智慧巡航常常会失去方向,有几次甚至直接对着对向中间隔离带冲过去,我赶紧拉方向盘。还有就是使用智慧巡航如果限速设置高一点,紧急情况下想减速刹车,踩下踏板的瞬间反而有种加速或者挂了空档刹车无效的感觉,然后极速刹车,点头明显,驾乘不太丝滑和舒服(我一直开的是单踏板模式)。 总体感觉受限于硬件基础,蓝山智驾的天花板比较低,工程师努力提升效果也有限,解决一些高速和城区拥堵减轻驾驶疲劳的基础作用没有大问题,对于智驾需求不高的用户也能满足需求,但是一定要全程高度保持警惕,否则容易出事。对于重度需求用户或者想要更高程度解放自己的用户确实难以满意(在年底问界开放全国全域智驾的比较之下)。要是蓝山能像蔚来学习,加钱后期可以升级车控算力芯片主板,加装激光雷达就好了,可以增加用户满意度,但估计对4S店的能力是个考验,涉及面挺多的,我想这个愿望放在目前的长城4S管理模式下挺难的,几乎没可能。现在就这个量,感觉4S店里又是坦克,又是魏牌的,车型多,场地小,一个小问题也要排队一下午,如果加上后装改造任务,估计更麻烦。所以还有个想法,长城有意做智能汽车,可以每个城市开一个自营或者联营的智驾专门店,其他机械维保交给原渠道,智驾或者想后装升级的部分交给智驾专门店,这里不用去做普通的维保,场地不用钣金喷漆换机油等等,用户主要来解决软件或者计算部分问题,这样也会更专业,环境更舒服。智能汽车以后会越来越像手机电脑,不是卖出就交给4S店进入售后周期的问题,而是有更多时间和途径与客户保持长期联系的产品,不仅影响已购用户(不仅可以做常规维保,还可以做软件升级,软硬件收费升级等),还可能很大程度上影响后续车辆的销售,影响新用户的购买决策,这是与传统汽车销售管理模式最大的不同,传统汽车出厂即天花板了,智能汽车还会有常用常新,不断软硬件升级的可能。